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时太祖 > 第五百三十章 年夜饭

第五百三十章 年夜饭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古代的商人,不少都是富可敌国的。可是在农耕时代,商人地位其实并不高。

于是,商人就会想方设法的和官员勾结。官商勾结,这才能使得生意越做越大。

后来,朝廷甚至于为了解决财政危机,还会公然卖官。

汉武帝时,连年征战、导致国库空虚,为了弥补用度,汉武帝一开始也是卖爵位,但买者较少。为了更好地充实国库,朝廷试着给买武功爵的人授以“实权”。价格从第一级十七万铜钱,每级多加两万铜钱。虽然价钱高,但人们买官还是很积极的。这下子,国库充实了,但汉武帝也开了“卖官”风气之先。

如果说天下在汉武帝这样的雄主手里还不会出现太大问题的话,那么东汉末年汉灵帝当政年间,卖官达到了历史上的一个小高潮,汉灵帝把官位给明码标价了,当时官位的行情是二千石的官位要花两千万购买,四百石的官位要花四百万购买,甚至朝廷三公这样最高级别的官,都明码标价地卖。

曹操他爹曹嵩,曾出巨资官至太尉。到后来,汉灵帝觉着这么来钱还是少,又加了一条要求,官员上任要先支付相当于他25年以上的合法收入。许多想做官的人都因无法交纳如此高额的“做官费”而只好望洋兴叹。

当然朝廷也不是傻子,他们很清楚卖官鬻爵的后果。后来他们终于发现了卖官的弊端,可是没办法啊,国库缺

钱啊。于是,大多数商人买到的官职,都只是“功名”,也就是做官资格,具体当什么官,什么时候当官,对不起,得朝廷说了算。既然都制度化了,那卖官就明目张胆起来。响应最积极的,自然就是商人。

而商人在拥有了巨富之后,便担心自己的富贵不保。朝廷一开始卖官,他们便急不可耐的想卖一个官职,这样才好提升自己的地位。

到了西晋的官场一塌糊涂,很快也就灭亡了。后来的五胡十六国和南北朝期间,卖官更加普遍,这些小朝廷一个比一个短命,卖官制度是非常重要的催命鬼。

等隋唐以后,科举制度慢慢兴起了,对官吏的选拔也越加严格,光有钱可不行。这样,从制度的明面上,卖官算是给堵住了口子。

隋唐以后,科举制度慢慢兴起了,对官吏的选拔也越加严格,光有钱可不行。这样,从制度的明面上,卖官算是给堵住了口子。不过有钱能使鬼推磨,到了宋朝神宗年间,行入粟补官法,算是把这项制度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不过,唐宋时期的卖官跟之前有很大不同。

汉灵帝那会儿连三公都能买来,唐宋这会儿不行了,就算有再多的钱,能买到的也只是地方上的小官,而且还得经过吏部考察,不是说想干啥就干啥。相比于前朝,这样的卖官制度已经可以说是大大进步了。

据说,这个襄阳城知府的官职,就是

花钱买的。

当然不是说所有花钱买来的官员都是昏官,这个襄阳府知府曾花重金博取了一个小小的知县。还是大圣王朝的一个地方知县,可此人倒算得上是个好官,在当地口碑甚佳。

后来唐小宝推翻了大圣王朝,刚刚建立起来的大时王朝急需用人之际。有人便向朝廷举荐了此人,后来经过吏部考察,直接升任了襄阳府知府。

每到一地,唐小宝都会派出暗卫打探一番当地官员的口碑,这个襄阳知府还算有些作为,所以唐小宝就没有过多的关注此人。

年夜饭算不上丰盛,却非常精致。这对于吃惯了山珍海味的唐小宝和董七七来说,反倒更为新颖。

董七七笑颜如花,亲自为唐小宝斟酒:“官人一路辛苦,这杯酒是我敬你的。”

唐小宝笑嘻嘻的看着她:“娘子才辛苦,娘子不远万里寻夫,当是一段流传千古的佳话。”

这些都是夫妻之间的悄悄话,旁人听起来不免肉麻至极。甚至于,想骂人的冲动。

可是对于甜蜜中的新婚夫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