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时太祖 > 第五百五十二章 修水渠

第五百五十二章 修水渠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唐小宝不止是为了朝廷,为了天下的黎民百姓,为了自己亲手缔造的王朝。他要的,也是为了方面自己。

高炉冶铁,蒸汽火车、蒸汽轮船、宽阔的柏油马路,稳定的橡胶轮胎,还有明亮的电灯甚至于电话收音机,这些唐小宝太需要了。而且这些东西看似并不太难,自己有生之年都是能够见的到的东西。

此外还有火器的发展,不仅限于红夷大炮,还要火绳枪、燧发枪,甚至于无烟火药...

这些唐小宝太需要了,至少电灯应该有吧。京城,就应该是灯火通明,就应该是万家灯火。

虽然开放了夜市,夜市也确实异常热闹。可没有了电灯的夜市,总是少了点灵魂。仅靠着烛火灯笼,即便是作为皇帝的唐小宝,在入夜时分也只能点着蜡烛。

即便是一排排的蜡烛,也比不上电灯的光亮和温暖。

还有一点,皇宫的开支是巨大的,虽说是玻璃厂的生产步入了正规。尤其是在边关榷场,玻璃成为了最为抢手的商品。

唐小宝所在的京城皇宫,所有的窗户全都换上了明亮的玻璃。就连早朝的金銮殿,也不再是一片死气沉沉,而是窗明几净起来。

单单是几页玻璃,就能使得整个皇宫焕然一新。然而生活还是不太方便,通水通电才是最重要的。

有了玻璃,就可以研制发电。京城周边就是滚滚流淌的汴河,可以利用汴河的水力发电。再将电力输送

到皇宫,点亮一盏盏的灯泡。

这需要发电机,稳定的变压器、外皮绝缘的铜线、还有真空的灯泡以及里面的钨丝。有了这些先决条件之后,才能研究电灯的问题。

想要做蒸汽火车,也不仅仅是复杂的机械原理,造出来那么简单。还要铁轨,这些就得开采大量的矿石,冶炼更多的钢铁。

皇宫别说是电灯了,就算是最简单的自来水都没有。

皇宫缺水,这可是天大的笑话。实际上,自前朝大圣王朝的时候,皇宫就一直在缺水。

皇宫里面的饮用水,都是由专门负责运水的太监,自几十里外的山上打来的山泉水。而皇宫的用水也是按量分配的,皇帝、皇太后、皇后、嫔妃甚至于普通的宫女,每日分到的水是不一样的。

皇太后一天是二十五罐水,皇帝一天是五十罐的水。皇后是二十罐,嫔妃则更少,嫔妃按照等级有的分到十五罐有的分到五罐水。

至于下面的宫女太监,则分配的更少。

这不扯淡了么,难道说皇宫不会打井自己取水么。犯得着,让太监们专门大清早的打开宫门,一辆辆的运水车,去几十里外的山上,将一车车的山泉水运下来。最后,再送到皇宫去么。

还真不是瞎扯淡,皇宫确实有水井。而且水井的数量还不少,也不是说这些水井的水是苦水,也不是说这些井水不如山泉水好喝。

而是,这皇宫内大大小小的几十口水井,

每一口水井中,都有着无数的冤魂。

犯了错的宫女,被投进水井的。还有自己投井自尽的,此外还有被人谋害的等等,历朝历代数百年下来,每一口水井中,还不知道淹死过多少人。试问这样的水井里面的井水,有谁敢喝上一口。

这些水井的存在,更多的是为了防火。要知道整个皇宫的建造,那可都是木质结构。一旦失火,后果不堪设想。甚至于蔓延整个皇宫,最终化为一堆灰烬都有可能。

当年唐末在长安的皇宫,就被叛军一把火焚烧殆尽。后来大圣王朝建国,便选在了如今的京城永寿城。

永寿城内,皇宫的结构也都是木制的。所以防火显得尤为重要,在每一处大殿的旁边,都放着几口的大缸。这些大缸,也会有专门的宫人负责。

每一口大缸中都是常年蓄满了水,这些水都是取自与皇宫水井的井水。到了冬天,为了防止大缸结冰,甚至于还会在缸底点燃木柴。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