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时太祖 > 第五百五十九章 休养生息

第五百五十九章 休养生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对于西川国王慕云,他确实是有在挑衅大时的意味。都知道大时兵强马壮,可是到底是怎么个厉害法,传的过于神乎其神了些。

越是传的玄乎,越是证明对方的虚弱。若是大时真的如此厉害,就不会被吹嘘上天了。

慕云天不相信,所以他想借着对方这次演习的机会。看看时军到底是有真材实料,还是徒有虚名。

北凉国王乌飞也是一般的心思,当他收到大时国的邀请之后。二话没说,带着八百亲卫赶往蓝州。

边关榷场的贸易确实是如火如荼,可人家大时国是越来越富有。他们北凉和西川,似乎没有多大变化。

再加上,西域百国的贸易兴起,丝绸之路和大时国的贸易往来那是空前的繁荣。好处都让大时国占去了,他西川并没有捞到太多的好处。

慕云天就不平衡了,他甚至于打劫过往的商旅。一时间,丝绸之路上的商旅人心惶惶,丝路一度出现中断的情况。

这个时候,唐小宝自然是震怒的。他并不是不想出兵西川,大不了灭了西川。

可大时国的百姓们,实在是太需要休养生息了。连年的战争和灾害,百姓们好比容易缓过来。此时再挑起战事,遭殃的还是穷苦百姓。

就拿这次京畿周边的几个郡县闹灾来说,朝廷是出尽了全力赈灾。

单纯的赈灾,就是给灾民们发放赈灾粮食。要么,就是施粥。

这种情况,你有再多的粮食也

没有用。那只能说是个无底洞,很可能会拖垮朝廷的财政。

自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以来,灾荒在中国就一直连绵未断。在“靠天吃饭”的古代社会里,自然灾害对生产力的破坏巨大,稍有不慎便会酿成威胁万千百姓衣食的灾荒。不定时出现的灾荒,比如说宋朝甚至于有数百次的灾害记录。

古昔先民很早就以农立国,五谷丰登才能国泰民安,可这些自然灾害往往会严重影响当地农业生产和相关地域民众的粮食供给,也就是造成所谓“灾荒”。若是听天由命不作为,灾荒最直接的后果,就是粮食短缺。俗语云“民以食为天”,一旦出现粮食短缺,暴乱必然发生。

唐小宝就是生于战乱饥荒时代,他尝过挨饿的滋味。也见过朱门狗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凄惨景象,也见过饿殍遍地赤地千里。

唐小宝也清楚,粮食对于一个国家对于一个百姓来说,何其重要。

“救荒之法不一,而大致有五:常平以赈粜,义仓以赈济,不足则劝分于有力之家,又遏籴有禁,抑价有禁。能行五者,则亦庶乎其可矣”。由此可见,兴办“义仓”,便是其中重要一项。

所谓义仓,乃是为备荒而特设的粮食仓储设施。就其设立和运营的机制而言,储民粮于民间以备当地救荒之需,专粮专用,这是其突出特色。

大灾时常伴随着大疫,《明崇祯实录》记载,“京城内外

疫病盛行,小民无钱可备医药者……命选太医院精医,分拨五城地方诊治给药。”

单纯的发放粮食,增设粥棚等等措施,是根本无法应对大规模灾情的。

以工代赈,才是最好的办法之一。这也是,唐小宝为什么大肆兴建皇宫自来水的原因之一。

从玉泉山引下山泉,这得抽调大量的民夫。而此时这些灾民,正好派上了用场。

用灾民去修建水利,这就极大的缓解了灾情的蔓延。灾民们有了工作,社会也就逐渐趋于安静。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皇祐二年,吴中、两浙路发生大饥荒,杭州的灾情尤为严重。谁料此时主政杭州的范仲淹,却日日泛舟湖上游玩,还鼓励百姓举行划船比赛。

范仲淹召集各佛寺住持说道:“现在是饥岁荒年,人力成本不高,各位不妨借此机会兴建寺庙,必能用最少的钱买到最好的服务。”

各佛寺住持听后,马上招募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