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时太祖 > 第五百九十章 黑锅

第五百九十章 黑锅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官场上的事,总得给对方留点颜面才是。像是卫国公这样的官职,他一个地方府尹。哪怕是京城的府尹,也是不好缉拿对方的。

除非是北宋时期的开封府尹,开封府府尹,那才真的是位高权重。甚至于,一度成为储君的职务。

有人说,北宋时期的烛影斧声。是赵匡义弑君,杀了自己的哥哥,从而继承的皇位。

尤其是民间,对此更是流传甚广。到了明清时期,宋太宗赵匡义,简直就是昏君暴君的代名词。

宋开宝九年十月壬午夜,太祖赵匡胤大病,召晋王赵光义议事,左右不得闻。席间有人遥见得烛光下光义时而离席,有逊避之状,又听见太祖引柱斧戳地,并大声说:“好为之”。后晋王赵光义继位,史称太宗。

对此事件后世议论不一,一说光义谋害太祖篡位;又有说太后杜氏去世前与太祖、赵普立下“金匮之盟”,定下太祖去世后由其弟光义继位,所以当时只是太祖向晋王嘱咐后事,并不是赵光义行篡逆之事。

殊不知,而亲王加上京尹一直是五代以来皇储的标配,也就是说早在开宝六年,赵光义就已经是“开封尹晋封晋王”,完全符合当时的皇储身份,并且大权在握,参与各种朝中事务。

与之相反的是,赵匡胤的两个成年的儿子,赵德昭和赵德芳却只是挂名的节度使和防御使,不仅没有实权,而且从未参与过国家政务。

此间,宰相赵普一直反对光义继位,主张立太祖之子,后来赵普被罢相,赵匡义同年便被晋封为“晋王”。

也就是说,早就在烛影斧声之前,赵匡义就已经成了储君。所谓的弑君篡位之说,实属无稽之谈了。

此外还有明清时期流传甚广的宋太宗临幸小周后,多才多艺的南唐后主李煜曾和妻妹幽会,他写下的著名的《菩萨蛮》词就记述了幽欢时的情景。在他的妻子大周后死后四年,李后主册封妻妹为小周后,后来,南唐亡于宋,南唐后主李煜和小周后被掳至宋朝京师。

李煜的皇后小周后,是闻名于天下的绝色美人。小周后系南唐后主李煜的皇后人称大周后的周娥皇的同胞妹妹。

据说,继位的宋太宗赵匡义见到小周后的美貌,登时不可自拔起来。然后,把小周后掳进宫中肆意凌辱。甚至于,还命人画出几幅二人不堪的画作来。

明眼人一看,这就纯属于造谣了。且不说一个帝王至尊,他会让画师把二人的羞事画出来。这件事,对一个帝王的负面影响有多大,赵匡义不可能不清楚。

此外,这些春宫图流传于明清时期的青楼瓦肆。这些地方都是些什么人可想而知,当时流传的这几幅图叫《熙陵幸小周后图》,这加倍的扯淡了。

熙陵是指宋太宗的永熙陵,从而指代宋太宗。而皇帝陵寝的名字是继位者定的。也就是说,宋太宗驾崩之

后,是宰相和继位的宋真宗一起定的这个称号。

赵匡义活着的时候,怎么可能知道自己叫永熙陵。就像是某个辫子戏里面的孝庄皇太后,一口一个我孝庄怎样怎样,我孝庄如何如何。

殊不知,孝庄也是死后的谥号。活着的时候,她不可能知道自己的谥号的。就算是知道,也不可能拿自己死去的谥号标榜自己。

如果这幅画真的是宋太宗命人画的,定然不会是这个名字。宋太宗是个极其爱面子的皇帝,一直彪炳要当个贤君来超越他的哥哥宋太祖赵匡胤。因此,就算他抢占了小周后也不会让人画下来,给自己留污点丑名。

亡国之妻乃是红颜祸水,视为不吉利的所在。宋太宗避之唯恐不及,何来临幸之说。

要不说,千万不要得罪文人。否则你会被黑成什么样子,你自己都不知道。

比如说北宋时期的庞太师,都知道他是个反派。殊不知,庞太师的原型乃是庞籍。此人官至宰相,一生清廉为官,从未迫害忠良,反而是名臣韩琦、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