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 第五百五十八章 不同以往的大楚经济模式

第五百五十八章 不同以往的大楚经济模式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吸取了宋朝与民争利的教训,明王朝不搞什么与民争利,只不过这个利并没有真正的让给了民众,而是让给了士绅们。

当然,按照当时的说法,士绅才是百姓……至于底层民众,和牛羊无异,不算百姓……

所以,天下之财则是被士绅们拿走了,更关键的是他们还不交税。

有明一朝,商税占据财政收入的比例都极小,大部分年份里都是个位数百分比,几乎看不见超过百分十的比例。

各种商业不交税也就算了,士绅们连田亩税也不交……于是乎明王朝的财政就完蛋都不能再完蛋了,堪称有史以来经济体系以及税赋体系最糟糕的一个王朝……

要是古代门阀时期,人家门阀不交税的话,好歹还会组织军队帮助抵御外敌保护自己的家园,但是明王朝的士绅们则是见人就跪……

为什么?

因为门阀有需要保护的东西,这些门阀基本可以看成是一个个军阀,外敌打过来要他们的地盘,人家自然是要反抗的。

但是士绅,尤其是读书人群体为主的士绅,人家可不是什么军阀,更没有什么自家的地盘需要保护,跪起来一点心理负担都没有。

再回到宋王朝,其特殊的经济模式以及税收体系,让宋王朝变成了一个财政收入极多的王朝。

不过宋王朝在面对各种自然灾害的时候,不是采取以工代赈,而是直接把灾民青壮招募进入军队里。

虽然都是花钱,但是以工代赈和直接招募灾民青壮进入军队,这两者出发点就不一样。

以工代赈是为了让受灾民众度过难关,同时兴建的这些基础设施也能够成为他们灾后恢复生产的重要帮助,恢复后续生产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而直接招募青壮从军,这是以杜绝叛乱为主,正所谓有乱民而无乱军,只要军饷给足,军队一般不会发生混乱,除非将领谋乱,不过那又是另外一个话题了。至于恢复生产,这并不是他们所考虑的主要重点。

只是宋王朝这些灾民组成的军队基

。本没啥战斗力,并且一招募进入就长期养军,最终导致了宋王朝的财政崩溃。

而这一点,在大楚帝国里并不存在,大楚帝国投入资金救灾,本质上是为了恢复生产,所以灾害一过那么受灾地区就能迅速恢复正产,不仅仅灾区民众能活下去,而且还能持续为帝国税收做出贡献。

之前是这样,现在还是这样!

在大楚帝国的大力赈济以及其他各类措施下,虽然承顺七年有不少地方都有受灾,不过都没有造成太大的动荡。

没有出现大规模的饥荒,没有出现大规模的流民,总体上负面影响都控制在了当地府县,并且度过了难关后,后续会组织恢复生产,等到明年风调雨顺又是一条好汉!

只是各地频繁出现的灾害,帝国为了救灾,减轻农民们的负担,会针对受灾地区减免农业税,所以承顺七年的农业税是没有出现太大的增加,反而因为今年黄河-黄河流域出现了不小的洪涝有所下降。

但是大楚帝国的经济体系和税收体系,和传统封建王朝不一样,大楚帝国和宋王朝一样,也是属于重视工商的王朝。

和明王朝官方亲自下场,啥行业赚钱就垄断什么不一样,大楚帝国是通过官方引导,扶持民间资本投资。

官办企业虽然也有很多,但是只涉足国防以及民生产业,国防不说,而民生基本也只涉足了两个行业,一个是粮食,一个是盐业。

甚至就连钢铁都没有进行垄断专营,更别说什么茶叶,瓷器,纺织这些产业了。

对于一些轻工业,官方非但没有垄断,反而是大力扶持,鼓励民间资本进行投资,如今大楚帝国里踊跃出现的大量新式纺织行业就是典型的例子。

如今大楚帝国的机制布,依靠着物廉价美已经成为了不仅仅畅销国内,而且也成为了拳头出口商品。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