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 第三百四十二章 崇祯换总督

第三百四十二章 崇祯换总督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的时候,也是很认真的考虑过这个问题,最后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最初了决定:放弃崇祯,转投李自成。

但是他们没想到看起来声势浩大的李自成会在山海关外败的干净利落的,最后被东掳入关捡了便宜。

但是这不要紧,他们一转身又投降了……这一次,他们跪的是他们昔日鄙夷的蛮夷!

———

崇祯带着火气,一纸圣旨干掉了王家祯后,倒也是知道南京总督关系重大,不可一日无人,在加上朝臣们也知道罢免王家祯已经不避免,当务之急还是得立即任命一个新的南京总督,最后一部分就提议让南京兵部尚书范景文总督南直隶,江西,河南等地军务。

说起来这个范景文,这人怎么说呢,正儿八经的东林党,喜党争,善党争!

早年就因为党争失败被一脚提出了朝堂,过了好几年才被重新启用,被启用后又继续和魏忠贤等人干架,又是被压的死死的。

一直到崇祯继位,他才重新迎来了春天,嗯,就和大多东林党人一样升官就跟做火箭一样。

崇祯元年升太常少卿,崇祯二年升佥都御史,巡抚河南。

当年东掳绕道蒙古入关,他率河南官兵勤王,仗没打过,但是没多久依旧靠着这个资历,在崇祯三年获晋兵部左侍郎,治兵通州。

可惜他爹不争气,两年后身子骨没挺住去世了,随即范景文被迫辞官守丧。

等到丧期过了,京师的权力中枢已经没他什么事了……这里头自然也少不了党争,只不过这一次他没赢,变成了失败者。

最后被一脚提到了南京,担任南京右都御史,后来折腾了一番后变成南京兵部尚书,但是已经算是离开了权力中枢了。

毕竟谁都知道京师才是权力核心。

南京,那不过是陪都,里头的尚书或侍郎,要么是养老的,要么是争斗失败被人一脚踢过来的。

不过范景文能够好几次被干掉,然后又被起复,这人脉关系以及自身斗争能力自然是不错的。

所以,就有了大臣推举此人接任南京总督,说范景文刚好就在金陵城,而且以前也当过巡抚,在通州也练过兵,有过带兵经验,在南京任职也有几年,熟悉南方情况云云。

资历和能力以及经验都很适合。

崇祯一看,也是想起了这人在崇祯二年的时候带兵勤王,又在通州练过兵,觉得这人还是知兵的,再加上短时间内也的确是找不太其他更适合的人了,因此也就顺水推舟让此人担任南京总督了。

因此正式下旨让南京兵书尚书范景文总督南直隶、江西、河南、浙江等地军务。

只是吧……很多人对范景文上位却是有着担忧。

范景文玩党争是一把好手,但是带兵打仗这种事吧,别看他带兵勤过王,也去通州练过兵,但是人家真心没正儿八经带兵打过仗……

作为对比,其他的几个前任或现任总督多多少少都是带兵打过仗。

前任南京总督王家祯,人家之前好歹也是当过甘肃巡抚,带兵打过仗,而且战功还不小,曾率兵斩首好几百级呢。

此人他还当过户部左侍郎,掌管过钱粮事务。

两者结合起来,其实王家祯还是挺适合当个总督,统筹大军的,当初阁臣大佬们让他来当这个南京总督,就是综合考虑过他的任职经历和能力。

更前任的陈必谦,虽然是言官出身,当河南巡抚以及总督东线各省军务的时候,看似没做出啥成绩,但实际上陈必谦已经算是在有限的条件里干的很不错了。

至少在他的主持下,左良玉虽然跋扈,但依旧老老实实的守住叶县等地区,没让楚贼杀入中原一步。

同时陈必谦也是竭力维持着汝州南部、汝宁府等多条战线不失。

其中固然有楚军战略方向不在这些方向的缘故,但是也离不开陈必谦统筹大局啊。

要是这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ech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