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春秋最强野心家 > 第五十五章:侵攻复土(五)坐而论道

第五十五章:侵攻复土(五)坐而论道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鲁国毕竟是山东膏腴之地,这几年虽经内乱,但是人口繁庶,手工业也颇为发达,如今新君已经即位,又有齐国做背书,政局是日渐稳定,相信用不了几年就能恢复元气。

不过可惜的是,鲁国的心思却并不在抗狄援卫上,这导致于正的外交首秀不太成功。卫国使团只能暂时在曲阜住上几天,等待鲁君的下次召见。

于正闲着无聊,便与手下参观起鲁都曲阜的风土人情来。

曲阜乃是后世孔子的故乡,是东方文化重要的发祥地,被誉为“东方圣城”、“东方耶路撒冷”。于正后世的时候也曾在此旅游过,如今隔了两千多年时光的“故地重游”,却也别有一番滋味。

大街上形形色色的人群,街道旁伫立的高大树木,以及威武雄壮的高大城墙,这一切都将随着历史车轮的持续运转,而不断变化甚至完全湮灭于尘埃之中。

也只有城外那条泗河,不论哪个时空,都在同样地奔腾流动。于正信步走到泗河岸边,想到后世孔子的那一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这句历史名言,就是孔子在观看泗河奔流时的感叹。

于正立于泗河岸边静静“怀古”,却见一旁河边的竹木凉亭之中,有两位华服打扮、腰间配玉的贵人正在亭中小酌。于正猜测二人或许是鲁国的大夫一类,想到此行的外交任务,他便有心上前结交一二。

他悄悄地往前行了几步,稍微偷听了几句二人的谈话,以便自己能找个合适的话由插进话去。

“唉!为谋君位,父子成仇,兄弟相争,实乃人伦惨祸也。看今日之鲁国,桓公时的鲁国四公子如今只剩季友、庆父二人,彼此皆欲杀对方而后快。庄公三子也只剩新君姬申独活,真是可悲啊。”

原来这二人谈论的是鲁国近来的君位更迭、兄弟相残之事。

于正闻言稍稍组织了下措辞,便大步上前搭话道:

“鲁虽遭不幸,但好在如今庆父已去,鲁难将平。

再说多难兴邦,说不定鲁国经过此难之后,举国更加一心,兴盛之日指日可待也。”

“多难兴邦,果真好见解。”其中一人闻言立马称赞道,另一人也是连连点头,表示认可。

“多难兴邦”这个成语要在一百多年后才会出现,所以于正此时讲来,让人觉得耳目一新,非常地有见地。

别人穿越偷诗,他偷成语。

亭中被惊扰的二人,见于正也是一副士大夫的打扮,自是起身行礼,相互间通报了名姓。

知道于正乃是卫国的大夫,更兼他“藏肉于袖”的贤名已开始在周边各国传播开来,于是二人便也热情地邀请他坐下来,一起共饮畅谈。

一番介绍之后,于正自也得知了二人的姓名,与预想的不一样,其中一人确实是鲁国的士大夫,而另一人却是位流亡的它国公子。不过,二人皆是历史上大大有名的人物,惹得于正心中的“名人控”兴起。

那年纪略大的老年男子,年约六旬,姬姓,展氏,名获,字季禽,乃是鲁国已故大夫无骇之子,食邑柳下。(死后谥号为惠。因其封地在柳下,后人尊称其为“柳下惠”,是百家姓“展”姓和“柳”姓的得姓始祖。)

无骇是鲁孝公曾孙,鲁国的公族,曾任鲁国司空之职,因而也称司空无骇。他生前曾统帅鲁师灭掉极国,立下战功,所以死后,鲁隐公便以无骇祖父“公子展”之名赐予“展氏”,从此后人便正式开始以“展”为姓。

无骇身居高位,为鲁国的上卿。然而到了儿子展获这一代,因其坚持“以直道事人”,所以连续三次受到黜免,很不得志。如今只任鲁国的士师,掌管刑罚狱讼之事。

另一男子,年约四十左右,这人却更是有名,他乃是田姓的得姓始祖,陈国的流亡公子妫完(陈完)。他的后代在齐国完成了“田陈篡齐”的状举,让后世所有统治者对于想要收买人心的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