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春秋最强野心家 > 第七十三章:治政黑山(二)邑名石城

第七十三章:治政黑山(二)邑名石城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众人在太行山东麓正式扎下营寨来,似乎暂时远离了战场的纷争,远离了朝堂的纷扰。然而因为二人身边带着前任国君的儿子公子康,想要真正的与世无争那却是不可能的。

新任卫君姬辟疆的敌视,山下沦陷区狄人的虎视眈眈,这一切都让于正不能稍微歇口气,赶紧将手下的家臣派了出去打探各方情报。

施展因上次浚邑夺城之事,受了重伤,虽然靠“小柴胡”的抗菌消炎作用救回了一条命,但右腿也从此落下了残疾,彻底跛了,只能退出军伍。

于正见他意志消沉,考虑到自己手下本就人才不多,要人尽其用,就给他安排了另外的职务。

命他全权组建情报司,人员可从军伍及辎重营、匠营中抽调,初步定额在五十人左右,主要是负责探查狄人和卫国的情报。之后,等人力渐渐充裕,也可以往外扩张,探听华夏诸国的情报,特别是齐国、晋国、秦国、楚国、宋国、郑国这几个国家。同时,也可以帮助于正从各国搜刮人才。

情报司组建后的第一件任务,便是探听卫国朝堂的情报,不久,还真有了确切消息传来。

公子辟疆还是在齐国的支持下,成功即位为卫国的新君。至于前任国君姬申的死,他们对外的统一口径是:国君病情反复,是突然病情加重而病亡的。

如今,连谥号都给他定好了,定了个“戴”字,称为卫戴公。

“戴”字,作为谥号有两种含义。“爱民好治”可以叫“戴”,也就是治民有成的意思;“典礼不愆”也可以叫“戴”,就是规矩守礼并无差错的意思。

姬申在位时间太短,满打满算都不到一年,治民这一块的政绩却是并不突出,所以取的乃是“典礼不愆”的意思,就是说他在位期间并没有犯过什么大错。

这明显是个偏中性的谥号。

这个中性的谥号倒也透露出了一些卫国朝堂的讯息。根据情报司的分析,虽然姬辟疆己经即位卫君成功掌权,但是他却并没有绝对控制朝堂的能力,至少在谥号这件事上,他明显是做让步了的。

如此,这事情倒有一丝回转之机。

于正得了情报司的确切消息,赶忙让另一位家臣元锐作为外交使者,暗中去沟通石、宁二位上大夫。他们两家作为卫国的世代柱石,绝对有着翻转朝堂的能力。必要时,于正还可以把公子康这个烫手山芋给二人送回来。

省得留在手里,吃又吃不着,尽烧心了。

然而,元锐侃侃而谈,引经据典,一番的沟通与妥协,石、宁二位上大夫的态度却如之前羊角殊所预料的一般。

虽不乐见公子辟疆如此狠辣地篡位,但如今木已成舟,为了防止卫国的朝堂继续乱下去,为了不让刚刚有所起色的政局再次倾覆,如今二人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下了他,认他做了卫君。

公子辟疆的治政才能还是有目共睹的,又有霸主的齐国在背后支持,如今的卫国已经没有内乱的资本了,二人也只能“相忍为国”了。

不过,当二位大夫知道公子康还健在的消息后,却也愿意为他提供保护。因而还是发挥了他们的巨大政治能量,逼得新君姬辟疆也做出了一些实质让步。

于是,在反复的谈判和利益妥协之下,两方至少在明面上达成了和平相处的协议,而两位卫国的上大夫就是此次的中人。

公子康和于正、弘毅两位大夫一方,承认姬辟疆君位的正当性。明面上认他为卫国之主,效忠于他,承诺不会扶持公子康与之争位。

而卫君姬辟疆也承认公子康身份的合法性,甚至在他膝下无子的情况下,这个侄子公子康还是他国君之位的第一顺位继承人。

另外,卫君姬辟疆还对三人实行了领地分封,给了他们卫属太行山脉的合法占领、治理之权,作为本次二人对狄作战的酬功。

允许他们在太行山东麓营建城池作为家邑,并且子子孙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