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春秋最强野心家 > 第130章:齐楚纷争(九)许君丧礼

第130章:齐楚纷争(九)许君丧礼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诗曰:不吊昊天,乱靡有定,诸侯交兵,闻丧则止,礼也。

因为许君意外之丧,诸侯大军伐陈之事只能再往后延,一切以治丧为先。

齐国为显示“顺我者昌”之意,还特地派出使者快马加鞭前去王畿请示周王室,希望能以“殁于王事”的说法,将许君姜新臣的葬礼规制再加二等,以侯爵之礼下葬。

若是周王室同意了此事,便也代表此次军事行动是得到王室认可的,齐侯率诸侯联军出征便有了代天子征伐之意,请示周王室便也有这个试探意味,标榜自己是王师。

而陈国因为自己的小利而阻挠王师行进,这也给齐国提供了征伐它的理由。

许是料到周王室日后还多有仰仗齐国之处,在这种事情上应该不会刻意刁难,因而管仲却是让人先行将葬礼的准备工作皆按侯爵的规制操办起来。

果然,半月之后,使者传来了周王室的准信,周天子果然应许了此事,还特地派了自己的臣子前来吊唁。

《礼记·王制》:天子七月而葬,同轨毕至;诸侯五月,同盟至;大夫三月,同位至;士逾月,外姻至。

因为交通的落后,往来吊唁的使者在路途上需要花很长的时间,所以往往需要停棺很久才能下葬。停棺如此之久,尸体的保存自然成了大问题,所以《周礼》中便记载有专门的冰人一职,《诗·七月》也言“二之日凿冰冲冲”。

同时对亡者的称谓也因阶级高低而有所不同,“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礼记·曲礼》)

诸侯薨,同盟至,也就是说交好的诸侯及各国大夫都来吊唁就可以了。而如今更许国交好的诸侯联军也都在,所以这到也省时省力了,不用再往各国报丧,来回奔波。

将许君姜新臣的尸体以冰块冷冻,送归许国后,齐侯也亲自率领着各国诸侯和大夫,前往吊唁。

来到许国后,齐侯先从许国的诸多公子中指定了一位靠向齐国的新君,名为姜业(许僖公)的公子,让他作为此次治丧的主理人。又对他好生勉励了一番,算是表示对他即位的支持,也免去了许国诸公子争位的内乱之忧。

从此,新的许君姜业便为齐侯马首是瞻,之后的多次诸侯联军,许国国力虽弱,却都有参与其中。

在齐侯的支持下,新君姜业压服一众叔伯兄弟,得以以继承人的身份正式主持了国君的治丧仪式,接受了各国诸侯、大夫们的一一吊唁。

于正自也跟着卫君姬辟疆一同去了,望着躺在棺椁中的姜新臣,也就是许穆夫人的丈夫,于正却是一刻也不想多待。

不是对他有什么意见,而是因为灵堂之上不时飘来的那一股腐臭之味,令人作呕。

没办法,伐楚的战事从春季一直延续到了夏季,所以如今正是一年中炎热的季节,而此时的防腐技术毕竟落后,即便有着冰人一直不停地添加着冰块,也只能稍稍延缓尸体腐败的速度。

结果,从楚地送归许国已是半月,操办丧礼请示王室又是半月,再加上接受诸侯及大夫的吊唁至少又要半月,如此之久,尸体内部自然已是开始腐败。

见此,也只能加快吊唁和治丧的速度,好将许君早早下葬。

周人也不是完全不懂变通的,虽然礼制中规定了挺尸的时间,但是根据天气的不同,也可以有所变通,总不能让国君的尸体爬满蛆虫的出现在宾客们面前吧,那像什么话。

于是,除了规格隆重之位,其余一切规矩只能从简,当然这两者有时是矛盾的,许国的君臣们常常手足无措。好在各国的大夫们都在,能一起帮忙参详一二。

如此,总算在许君臭气轰天之前,将他下葬了。

治丧吊唁完毕后,诸侯联军这才相继解散归国。

于正跟随着卫国的大军返回了卫国的新都楚丘,按照礼法,要先由卫君带着大夫们祭告宗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