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全面战争之伐清 > 第一百九十四章 册封郡王

第一百九十四章 册封郡王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张对外贸易规模来增加收入。

不仅如此,因为贸易带来的商业税也需要改革一下了,明朝的商业税是极低的,朝堂官员所谓的“食禄者不与民

。争利”换来了商税的降低,却将赋税的压力都压在了百姓头上,让商人得以逍遥自在,赚得盆满钵满而只交了很少的税。

苏言一开始都将主要的目光放在了乡绅士族身上而一时忘记了这些商人,现在看见海路贸易的buff后他便想了起来,并决定重新改革商税,让商贾们出出血。

事情要一步一步来,在那之前,苏言下令召开的三省科考即将开始,苏言要从科考中择取人才,补充地方官员的空缺,并选择六官人选。

其实六官的人事任免,苏言心里已经有了部分人选,在明军攻略江北的这半个月时间内,苏言一边忙着筹备七月初七的婚礼的同时,也命人在江浙一带寻访顾炎武与黄宗羲。

此二人与王夫之被称为清初三先生,他们忧国忧民,皆投身于抗清浪潮之中,积极参与谋划抗清事宜,黄宗羲又以限制君权及民本思想等流传于世。

黄宗羲的民本思想中就包括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商品经济和工商业的思想主张,这与苏言未来想要发展工商业的思想不谋而合,苏言因此便准备请他入朝为官后,任命为户部主事。

而顾炎武,考虑到他对于疆域、水利、兵防等方面的研究,苏言准备任命他为工部主事。

兵部主事暂时由王翊兼任,他虽然是朝廷的兵部左侍郎,可实际上是忠诚于苏言麾下,这并无不妥,只可惜张煌言不是苏言的直属部下,他现在还听命于鲁王,不然的话苏言更倾向于张煌言主掌兵部。cascoo.net

苏言麾下的人才还是太少了,因此他才要在稳定局势后不久召开科举,招揽人才。

六月二十九日,科举在钱谦益的主持下开始,科举一共进行三天,因为是三省同时召开,最少要半个月后才能放榜。

而在科举开始的当天,一支庞大的船队从舟山群岛驶入了长江,在南京城外的港口停靠,并带来了舟山的消息。

鲁王怂了。

准确来说不算是怂,毕竟苏言也没有威胁过他,在张名振诚恳的劝说下,以及苏言完全不鸟他的态度,鲁王朱以海知道自己是没有机会坐上那把龙椅了。

因此,鲁王在犹豫过后,便心生取消监国,归顺朝廷的想法,但是鲁王朝廷内的少数文官武将不愿意放弃现在的高位权柄,他们知道一旦归顺朝廷,他们的地位将变得非常尴尬。

因此,在锦衣卫指挥使王朝相、礼部侍郎邱元吉的牵头下,将领章云飞、尹文举、总兵金允彦等密谋起事,诛杀张名振,好在礼部主事董玄无意中撞破,向张名振汇报,密谋败露,张名振先一步动手,命与他一同登岛的兵马攻杀密谋之人。

双方随即在舟山城内火并,战火甚至险些蔓延到鲁王行宫,朱以海抱着他的陈妃躲在行宫内瑟瑟发抖,荡湖伯阮进及时领兵护驾,战斗一直持续到半夜才终于结束,参与密谋者皆被击杀。

这一刻,张名振终于明白了苏言让他率军回舟山的意图,联想到当晚的兵变,他吓得背后惊出一身冷汗,要是他没听苏言的话,就算提前得到董玄的泄密,手中无兵可用,他也必死无疑。

惊吓之余,张名振心中只剩下对苏言浓浓的感激。

这场兵变同时也坚定了鲁王取消监国之位的想法,既然满清已被赶到长江以北,他也不必继续被这重担压得喘不过气,便拟旨宣布取消监国名号,率领一众朝廷大臣前往南京。

得到鲁王抵达南京的消息后,苏言连忙亲自前往港口迎接,并见到了这位始终奋斗在抗清前线的明朝藩王,他虽然能力在南明诸王中并不出众,甚至还有些昏庸,但是论抗清的决心,他还是比那个只会逃跑的遁宗强多了。

可也正是因为如此,苏言才只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