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全面战争之伐清 > 第一百九十六章 新政策

第一百九十六章 新政策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使得整个帝国都崇尚读书人而轻视武人,苏言想要改变这一现象,对退役军

。人的优待或许就能改善一点社会的风气。

就比如,提高军人的社会地位,就像后世的军人优先权利,规定乡里之间的里长一职只能由退役军人担任,军人子女能够公费送入大学等等,通过政策宣传和潜移默化改变民众对参军的抵触,增加参军的吸引力。

虽然说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但苏言就是要从他这一辈起,重新恢复尚武传统和百姓的血性,这样就算日后他建立的王朝崩塌了,重新恢复的尚武传统也能让汉人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傲然屹立。

嗯,苏言从头到尾都没有想过他建立的王朝能够万世一系,如果这个世界线的民主思想还是在近代传播开来的话,除非他的后代顺应潮流改制成君主立宪制,不然的话他建立的王朝很有可能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了。

扯远了。

提高军人地位这一条的确应该推行,就先在苏言占领的江浙闽三省推广开来,苏言做好决定后,便命人进来研磨,提笔写下了刚刚想到的几点。

第一,设立解甲司,专门负责退役军人的安置工作,他们将会根据退役士兵的情况核实抚恤金及田亩数量,报给户部,并由户部发放抚恤金,地方官府分发田亩,免去前五年赋税。

第二,效仿汉朝,设立羽林骑,三军阵亡将士的遗孤将被收容至羽林骑内,接受文化教育和军事训练,待日后建立军校后,他们也必须到军校学习,毕业后优先担任军官。

第三,退役军人回到家乡后优先担任里长,子女可免费入大学学习,因伤退役者每年能够领取一笔抚恤金。

苏言目前就想好了这三点,羽林骑这个其实和明太祖朱元璋收的那上百个义子相差不大,朱元璋就是将阵亡将士的遗孤收为义子,从而笼络了人心,那些义子也在日后对他忠心耿耿,冲锋陷阵。

苏言没有那么大的恶趣味想当别人的义父,所以他就重启汉朝的羽林骑,由“羽林孤儿”代替义子了。

写完这三条后,苏言吹了吹上面的墨迹,又查看了一番,确定没有纰漏后,才收了起来。

……

因为婚期逐渐接近,接下来几天苏言没有新的动作,江北的明军倒还是不断围攻庐州,而其余已经拿下的城池,明军正加固城防,囤积守城物资。

时间很快就来到了七月初六,婚礼的前一个晚上。

南京江宁巡抚衙门内院的小厅内,张煌言和他从宁波接来的妻子董氏与儿子张万祺吃着晚饭,吃到一半时,张煌言突然对董氏问道:“夫人,郡王殿下明日就要成亲了,我让你准备的贺礼你准备好了吗?”

“夫君,都准备好了。”董氏轻柔地回答道:“妾身一共准备了三百两纹银,十匹绫罗绸缎,一对翡翠手镯和一对玉如意,不过这三百两纹银是不是有点少了?”

“若是和别人比较,的确有点少。”张煌言面露无奈,“别看我现在是江宁巡抚,名义上是朝廷的官员,可实际上领的却是郡王殿下的俸禄,如果不是郡王殿下给的多,连这点我们家都拿不出来。”

董氏深有同感的点了点头,他们家的钱基本都在前些年被张煌言拿去招募乡勇了,后面又遭到清军勒索,现在几乎可以说是一贫如洗,全靠苏言给张煌言发的俸禄过日子。

这些年她也并非心里没有责怪过张煌言,怪他不顾小家只顾国家,可在看见他眼角生出来的几条皱纹和饱经风霜的脸颊后,她的内心只剩下心疼。

就在这时,张煌言突然话锋一转,他看着还在扒拉着饭的张万祺,道:“万祺已经八岁了,到了启蒙读书的年纪,我又无暇教导,便准备把他送到梨洲先生膝下学习,夫人,还请你准备登门拜访的礼物。”

董氏看了一眼张万祺,点了点头,道:“也好,妾身听说郡王殿下准备兴建什么大学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ech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