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穿成国舅爷后我要死了[西汉] > 第66章 霍去病哭了

第66章 霍去病哭了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天数。可上林苑的红薯刚刚种下去,未出成果,刘彻有心给他几百亩地,王太后也会劝他再等等。何况天家母子上头还有个太皇太后。刘彻跟他母亲同意,老太太不同意也白搭。

值得庆幸的是如今卫长君跟韩嫣住得近,王太后也坚定地认为他二人秉性为人等等完全不一样。

宫里没秘密,刘彻这边给卫子夫长姊张罗对象,那边就传到太后耳朵里。太后嫌儿子年幼不知道找什么样的,令黄门宣卫子夫,问她长姊的喜好。

卫子夫也不知道。但卫媼进宫探望她的时候提过一句,她大兄有言,人好就行,不拘家富家贫,他已经为两个妹妹准备好嫁妆。

王太后一听卫子夫这样说,越发觉着卫长君此人本分懂事。她乐意儿子身边都是些踏实守己之人,就想多了解了解卫长君,问卫子夫嫁妆清单。

卫子夫不好说实话,也不敢隐瞒,直言都是些俗物。见王太后没生气,她才说除了首饰便是黄金。卫家的钱财都是太后和刘彻赏的。她很清楚卫长君和卫媼有多少钱。掐指一算,卫长君的钱应该花光了。为了妹妹这般舍得,她越发觉着卫长君比韩嫣懂事。

王太后也怕太皇太后注意到卫长君,然后网罗到她身边,以致于有心弥补卫长君也不好轻举妄动。

端午过后,卫长君种的十亩冬小麦可以收割了,刘彻直接派人拉走九亩。消息传到王太后处,王太后令黄门给卫长君送去百金。

刘彻频繁前往秦岭拉庄稼,终于引起了窦太后的注意。太皇太后就问太后秦岭庄稼有何好,皇帝几次三番派人过去。

王太后胡扯,那边离山泉水近,庄稼用山泉水灌溉口味比上林苑种的好。随后她一脸嫌弃地表示,她没觉着有何不同,可皇帝要折腾,不叫他折腾保不齐又折腾出什么事来。

上林苑种红薯和玉米的农奴都不知道红薯玉米亩产多少,知道的皆是刘彻的亲信,窦太后不知真相,便信以为真。

经太皇太后一问,王太后也意识到不对,红薯玉米她没听说过,皇帝拉就拉了,怎么连小麦也不放过。

待刘彻回宫,王太后就找他询问,难不成卫长君种的小麦也跟她平日吃的不一样。

起先刘彻看到麦穗异常饱满,就连麦秸一块拉到上林苑。抵达上林苑晾晒过后,刘彻就令禁卫找来许多石磙。多匹马拉着多个石磙交替着压,等金乌西坠,九亩小麦就全部打出来。

刘彻叫农奴下去,留亲信称重。哪怕这些小麦是禁卫亲自割下来拉回来的,看到平均每亩接近十一石依然不敢相信,称了三遍确定没错才敢复命。

刘彻远远地看着他们称了又称以为称不准。可当他得知每亩十一石的时候真以为秤不准。他亲自称一下,刘彻喃喃道:“秦岭脚下那么贫瘠的土地,每亩十一石,倘若换成良田……”

众禁卫无法想象。

育红薯苗的时候前往秦岭接卫长君的那位黄门问过卫长君亩产多少。卫长君说的是八/九石。那黄门很震惊,问他的小麦怎么比农夫种的多那么多,人家风调雨顺的好年景也顶多六石。

卫长君半真半假地表示他用的肥料多。第一场春雨过后他追过一次肥。黄门在刘彻身侧,见他主子这般失态,小声说:“陛下,跟是不是良田关系不大。卫大公子说良田也有没劲的时候。他的小麦这么高产,除了种子好便是肥料多。”

刘彻打量那黄门,好奇他怎么知道。

黄门:“卫公子说的。”

“其实还是种子好。”刘彻抓一把递给他,“你看看这麦粒。朕记得仲卿说过,冬小麦比春小麦口感好。装二——二十斤,带回去交给膳房磨成面,再用春小麦做些炊饼,朕要尝尝是不是真像仲卿说的那样。”

黄门试探道:“二十斤够吗?少不少?”

刘彻沉吟片刻:“够了。朕会亲自跟太后解释。”

正因如此,王太后的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