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穿成国舅爷后我要死了[西汉] > 183. 大将军朕 朕还没死,天塌不了。

183. 大将军朕 朕还没死,天塌不了。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公孙敬声很想跟去,发现表兄右手草席左手书本,阿奴手上更是有笔墨纸砚,小少年扭头钻进厨房,“大舅,做饭吗?我帮你烧火。”

此时做饭,太阳还没落山几个小子就得饿得饥肠辘辘。卫长君打算做一些耗时,平日里懒得做的。比如鸡丝凉面。

卫长君叫小外甥去河边抓只公鸡,他和面擀面条。

公孙敬声不想吃凉面:“大舅,可以做焖面吗?”

“鸡肉焖面,什么也不放?”

公孙敬声想说,可以放土豆。然而土豆才种下去没多久。豆角还没开花。可以用来焖面的菜也还没长大。去年晒的干豆角等物也吃的七七八八了。

虽然公孙敬声不做饭,但他就是知道。盖因他吃够了菜叶子杂粮杂面,翻箱倒柜找别的吃食的时候只找到半缸白米半缸白面。

“当我没说。”公孙敬声走到厨房门外停下,“我们这么多人一只鸡够吗?”

卫长君:“炖着吃一人顶多三块。撕成肉丝一人能分不少。”说到此,他想起有着悠久历史的糁汤,“去其他厨房看看有没有豆腐皮或豆腐干。”

“炒菜?”

卫长君摇头:“切成丝倒入鸡汤中,加点玉米粉,再打几个鸡蛋,泡一些木耳切成丝,给你们做汤。”

公孙敬声佩服他舅:“您真会过日子,一点水都不浪费。”

卫长君扬起巴掌。公孙敬声顿时不敢贫嘴,一边往外跑,一边大声嚷嚷,“我大舅一点不老,还是个血气方刚的小伙子。”

卫长君头疼:“他跟谁学的?”

韩嫣倚着门框笑:“腼腆内向的孩子天天跟去病阿奴在一处,不出一年就能皮上天。敬声跟他们在一块多久了?也就去病和阿奴不爱带他玩儿,否则他得狡猾得跟狐狸似的。”

好巧不巧,千里之外的宣室殿内刘彻也说出了一句类似的话。

刘彻近身黄门斗胆问:“陛下此话何意?”

刘彻看向在殿外拿着木剑独自玩耍不哭不闹的长子:“三年前韩嫣感慨,朕的儿子竟然这么乖。朕很生气。朕的儿子怎么就不能是个乖孩子。长君也曾疑惑,据儿是不是太乖了。那时朕觉着种田不累,他还有空胡思乱想。”

黄门见他停下也没着急。

果然没叫黄门等太久,又听到他主子感慨:“去病那小子调皮,阿奴是个心思缜密又不缺果断的,朕想叫据儿跟他俩学学。可是长君不回来,说真的,朕不见得管得住他俩。”

黄门诧异,他主子何时变得这么谦虚:“陛下,您是九五至尊。”

刘彻微微摇头,“卫家这些人只听卫长君的。也不知他怎么教的。”

“长平侯也是?”

刘彻沉吟片刻:“卫青啊?不是。他小时候卫长君是个半大小子,不懂的教弟弟妹妹。他长大一点被卫媼送去跟他父亲。后来他跑回来,卫长君跟平阳侯府骑奴在一块,兄弟不常见,卫长君有心也抽不出空来。再后来朕不说你也知道,卫长君在秦岭,他在朕身边。”

“长平侯本性敦厚?”

刘彻点头:“他听长君的,也听朕的。”说起卫青,他又忍不住摇头,“要是能把兵法谋略上的才能匀到为人处事上一些就更好了。”

黄门无语,陛下真是不知足,得了这想要那。

“陛下,长平侯八面玲珑还是长平侯吗?奴婢听人说过,有些人某些方面出众,在某些方面就有有所欠缺。因为他专注某一件事,无暇琢磨别的。”

刘彻思索片刻:“说得对。说回据儿。长君早年收拾公孙敬声的时候说过一句,三岁看老。据儿这么乖,就算朕相信卫家不会成为第二个吕家,可长君和仲卿也不见得能护他到朕的孙儿长大。

“据儿出生太晚,十五六岁成亲,等朕的孙儿十七八岁,朕也有六七十了。长君都说人道七十古来稀。朕能看着孙儿长大吗?”

黄门诧异:“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