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四合院:咸鱼的美好生活 > 第375章 裤衩丢了

第375章 裤衩丢了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南锣鼓巷

三大爷正指挥着阎解成、阎解放兄妹在院儿里做煤饼。

煤饼前身是煤球,其标准的做法是先将煤加湿拌均,像做汤团那样用手捏,搓成圆球形。

煤球的燃烧效率很低,后来人们又进一步发明了煤饼。

煤饼的问世令人耳目一新,它火旺、经烧、燃烧充分,一面市便风靡穷街陋巷。

不过虽有现成煤饼卖,许多人家还是设法自做。

道理简单:店里卖的煤饼贵,且机制货松空,一阵火就枯,自己做的煤饼坚实,且厚薄还可自选,最重要的是,还能省下块把钱。

三大爷拿着铁锨指挥:“老二把黄泥掺进去,老大把模子准备好!”

在做煤饼前要往煤灰里掺少量黄泥,便于成型不散。

做煤饼也有工具模子(模mu子),煤饼模子很重,有底板、铁筒、铁盖。

那铁筒加满湿煤灰,压上铁盖,对准孔眼用头猛敲,煤灰一打实,拔出铁筒,煤饼就制成了。

三大爷全家上阵,忙得热火朝天,有邻居搭手也有邻居看热闹。

易中海站在不远处,看着人口众多阎家说不出的嫉妒。

“三大爷忙着呢!”

“嚯!这么多煤!您家冬天可享福了!”

曹卫国推着自行车进院儿,随口的奉承让三大爷很是得意。

往年他家过冬那是能省则省,煤这种东西更是能不烧就不烧。

但今年不一样了,家里来了个有福气儿媳妇。

儿媳妇的表姐夫可是粮站主任,打了个招呼就拉回来三百多斤煤。

当然这些煤也得花钱,只是这钱花的心甘情愿。

儿媳妇脑瓜子活泛,出了个绝妙的好主意。

这煤在寒冬腊月可是紧俏货,许多人家都不够用。

自家凭借关系把煤拉回来,做成煤饼可以私底下跟有需要的人家换粮食。

这一进一出其中必然要吃点儿油水!

所以三大爷乐意下本钱,一车一车往家拉煤。

大家伙不知道三大爷是想指着煤赚钱,只认为阎家的日子发达了。

要知道以前的时候,阎家买煤那可是精打细算。

哪像今天这么大气阔绰,简直像极了暴发户。

三大爷满面红光道:“卫国!你媳妇儿怀着孩子,身体娇贵不能冻着,家里的煤要是不够用了就言语。”

曹卫国笑道:“哪干行好!我在这儿先谢三大爷了!”

推着自行车回到家,宋玉兰正在屋里做饭。

“叮!周签到成功!”

“获得长绒棉100斤!细绒棉100斤!”

刚停好自行车,美妙的天籁之音如期而至。

“回来啦!饭一会儿就好!”

宋玉兰听到动静儿,扭头看了一眼。

曹卫国放下挎包,走到宋玉兰的身后:“做什么好吃的?”

宋玉兰笑着说:“我蒸了锅肉包子!”

曹卫国从后面环抱宋玉兰的腰,轻轻抚摸着圆滚滚的肚子:“辛苦你啦,挺着大肚子还要忙里忙外。”

宋玉兰笑着说:“上上班做做饭有什么辛苦的,我大嫂也怀着孩子,不照样要天天捡柴火,跟着生产队一起修渠干活儿。”

听着宋玉兰的话,好像农村里不管男人还是女人,都像是铁打的。

打开锅盖,顿时一阵热气蒸腾。

宋玉兰伸手捡出包子,烫的用手摸耳垂,也不知道是什么原理?

“你给我说!”

“到底是谁?”

“你给我说啊!”

“何文洁你真打是吧!”

“再打!再打!我急了啊!”

“哐啷!”

曹卫国和宋玉兰刚把包子端上桌,只听许大茂家一阵吵闹。

紧接着,哐啷叮当的声音不断,不知道的还以为在拆房。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