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孤蒲 > 13

13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二十九岁的荀彧出仕于曹操,曹操称誉荀彧为“吾之子房”,并任荀彧为司马。

司马是曹操专属的参谋官,本是夏侯惇的职位,初来乍到的荀彧竟能获得此位,自是引发曹操幕僚间的热烈讨论。

未久,曹操因讨贼有功,袁绍上表朝廷,朝廷乃任曹操为东郡太守。

短短一年,东郡太守历经三次更迭,境内不仅有盗贼与各路军阀的袭击,连外族兵都来搅和。幸好,曹操善于作战,不曾以东郡为最后防线,勉强维系脆弱的民心。

面临诸贼侵扰,东郡城内民生萧条,人心惶惶,急需充实内政。曹操无暇于政事,将领们也不善内政,内政大小事务都由荀彧负责。

“(还是不足……)”

荀彧研拟文书时,面临了难题。

“(现在我没有走遍东郡的余裕,曹将军的幕僚也非本地人,只能将就翻阅文书了。)”

荀彧尚在了解东郡的状况,却不得不提出新计划,显得有些为难。

频繁更替太守,导致东郡发展陷入停滞,人民对太守的信赖与日俱增。倘若无法提出具体规划,或是贸然提出无益民生的施政方针,均会动摇民心,造成曹操难以东郡为根据地。

荀彧思索需要的资料后,踏出了书房。

“文若大人,您要出门了吗?”

唐蓉听到荀彧的推门声,询问他的下一步。

唐蓉身着素衣,正在操持家务,脸上还沾了些灰尘。

曹操命众幕僚共体时艰,即使荀彧贵为司马,也只有一间小屋。

唐蓉是随遇而安的好女人,数天以来努力清扫小屋内外,要将小屋布置成温馨幸福的家庭。

“我晚些不会回来,妳就自行张罗吧。”

难得的休息,也因公务繁忙,难以有喘息的空间。

“蓉儿明白。”

唐蓉点了头,不让荀彧操心家务。

荀彧对唐蓉微微一笑,到太守府内寻找资料。

荀彧拿着数份文书,经过别院时,遇到了正在议事的夏侯惇。

夏侯惇身旁站着一名身材细瘦,年龄略长于曹操的长者。

长者的皱纹虽深,不过神情和蔼,没有难以相处的气质。

“啊,你来得正好。”

夏侯惇闻到荀彧的淡雅香气,立刻伸起手,要荀彧加入话题。

荀彧走到夏侯惇的身旁,将手上的文书搁在石桌上。

“那是……东郡的资料啊。”

夏侯惇看着文书,上面有密密麻麻的字,觉得头有些昏。

夏侯惇卸下司马后,改任折冲校尉,屯白马,专职于军务,比起司马单纯许多。

现在,夏侯惇回东郡,与曹操的幕僚联络感情,确认最新动态。

“请问夏侯将军找我何事?”

荀彧苦笑,不抒发任官的甘苦谈。

“他是枣先生,与你同样是颍川人。”

夏侯惇想起正事,应了一声,将身旁的长者介绍给荀彧。

“我是颍阴人,请问枣先生是何县人?”

荀彧眼睛微睁,能在异乡与同乡人相聚是幸福之事。

“枣某是阳翟人,幸会。”

老者也带着微笑,回应荀彧的热情。

“……莫非是枣祗先生?”

荀彧在脑中搜罗阳翟乡贤的信息,想到了枣祗这号人物。

枣姓是稀有姓氏,以颍川为郡望。枣祗年轻就离开家乡,到外地发展,乡人仅闻其名,少见其人,荀彧仅是从枣姓中寻个蛛丝马迹。

“没错。”

夏侯惇爽朗笑了一声。

“几天前我与他碰面,谈起了屯田之事,他很有兴趣,我就带他回东郡了。”

枣祗是曹操的幕僚,之前被派任视察他地,荀彧藉由夏侯惇的介绍,首次与他相会。

“荀司马不愧‘王佐才也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