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带着农场回小学 > 43、第 43 章

43、第 43 章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没事, 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 就是尝个新鲜。”卫玉伟笑呵呵的,顺口就谦虚道。

在乡下人眼里, 只要是从地里能种出来的, 都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加上卫玉伟一直被教导要兄友弟恭,这句话说的很是顺口。

钱瑞云听到说不值钱, 眼里就闪过一丝不屑, 不过很快就盛满了笑意:“你们要卖钱的, 少拿一点就行了。”

卫玉伟笑着跟其他人说了几句话后,这才转身回家。

原本想睡觉被陈永生这么一打岔, 卫玉伟也不想继续睡觉了。

他又扛上了锄头去了菜园地里, 把自己家和梅正青的几垄菜地都松了松土,已经枯萎的野草也被拔起扔到一块,等过些日子生火烧了, 可以做草木肥来沤地。

池塘里的黄鳝和泥鳅看起来也没有以前活泼了,毕竟天气冷了。再过些日子,很有可能池塘会结冰,这个池塘当初挖的浅, 如果结冰,池底的黄鳝也很可能会被冻死、冻伤。

卫玉伟想了想, 回家把锄头放下,拿了扁担和砍刀,再带上一卷麻绳去了桃园地里。

梅正青家的竹园里放了砻糠, 卫玉伟没有进去,转头去了自己家里的那片小小的竹园里。

挑着粗壮的,今年新长出的竹子砍了十几根回去。

竹子的细枝末梢是不需要的,他把砍下的竹子拖到路上,再用砍刀把细枝子都削了,这样一来,就只剩了光秃秃的竹竿,等到拖回家里再修整一下就能用了。

十几根的竹竿被麻绳困在一起,扁担的一头穿过麻绳打的结,腿和腰腹一起用力,卫玉伟就挑着长长的竹子站起来,加快脚步回到了家门口。

竹竿被再次仔细修整,残留的细枝子被清理干净,竹竿表面变得光滑,不会有倒刺之类的伤到人。

之后,卫玉伟又把竹竿砍断,留下底部粗壮部位大约两米的长度,剩下的上部细细的部位也不扔,带着八根大约两米长的竹竿和砍下的上部,他去了池塘边。

沿着池塘四四方方的钉下8根竹竿,卫玉伟努力让竹竿深入地面,避免日后有坍塌的风险,随后,再用细枝子用细细的铁丝绑在竹竿顶部,将竹桩子一一相连。

剩余的竹竿被放在了最顶上,也用细铁丝固定,交错着形成了一个刚好够人进入的棚子的骨架。

之后他再回到家里,把剩下的竹子劈开成了竹片。

从猪圈里拿了今年刚下来,晒得金黄干燥的稻草。

几片竹片中间夹着稻草,做成了厚实的门帘。卫玉伟动作熟练,很快地上就多了一堆厚厚的稻草帘子。

看看时间已经差不多,他把帘字在堂前放好,剩下的竹片也一起堆在上面,等明天下班再做一会就能完成了。

卫雅晨回到家里就看到了做好的稻草帘子:“妈,我们要养蚕吗?”

在她的记忆里,只有养蚕的时候才需要这样厚实的门帘,防止柔弱的蚕宝宝被风吹到生病。

只是,养蚕明明是每年的春天,冬天养蚕费炭火,而且也没有桑叶,卫玉伟他们从来不在冬天养蚕的。

“不养蚕。”梅绍丽也有点奇怪,“等你爸回来问问就知道了。”

她摸摸门帘子,扎实牢固,所有铁丝的断口都被藏在了竹片里面,手不会被割到。

刚生下卫雅晨的时候,因为贫穷,这个家里只有一扇大门,楼下楼上都是用的这样的门帘子,后来,楼上的房间先做了一扇门,再后来,楼下的房间也有了一扇门,这些门帘子就专门用于养蚕了。

不过,养蚕的门帘子明明还堆在仓屋里,没有日晒雨淋,门帘子能用上好几年。

稻草也是要珍惜的。

第二天,梅绍丽他们就知道了稻草帘子的用途。

卫玉伟拿了细细的铁丝,把门帘子依次绑到池塘边立着的竹竿上,四周固定,只留下一扇活动的门帘子方便进出,再把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ech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