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从卫所到帝国 > 第二十三章 出征

第二十三章 出征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俗话说“瑞雪兆丰年”,然而在万历四十七年除夕下的这场小雪却并未带给安奠百姓多少喜悦。

东城,韩家。

一家七口人正团坐在一起吃着年夜饭,然而大喜的日子里饭桌上却是一片沉寂。

韩老爹不满的叩了叩桌子,看着两个眼眶发红的妇人,有些恼怒:

“过年的大好日子,哭丧个脸像什么话。”

韩母听了这话,眼泪却是再也止不住:

“我哪像你这么狠心,两个儿子要同鞑子拼命,当爹的倒像个没事人。”

韩老爹见状,也不言语,只是独自呷了两口酒。

韩方、韩圆两人见状连忙安慰起了母亲……

类似的事几乎在安奠的许多家庭发生着,原本喜庆热闹的新年也变得冷清沉闷。

书房里的赵安、赵义兄弟俩也是神色各异。

“大哥,不如让我与徐主事领军出征吧,你可万万不能出事。”

赵义一脸焦虑地对着赵安说道。

与之相比,赵安却是一脸的风轻云淡,甚至还开起了玩笑:

“怎么,你小子还想夺了你大哥的兵权不成?”

赵义连说不敢。

事实上,到了这个时候,着急也没有用。刘綎已经正式下达了军令,安奠所出兵五百以上,并于正月初七前抵达宽奠大营。

这种感觉让赵安想起了前世高考前的几天,不过高考考砸了还能复读,这仗打输了,八成就要丢命。

至于让赵义领队?那是不可能的,赵安清楚的知道自己这个弟弟有几斤几两,自己带队还能有些机会,赵义带队那便是完全白给。

不过自己也得照顾弟弟的感受:

“老三啊,你要留下替为兄守着安奠。”

赵义闻言立刻表示了反对:

“大哥,我得跟在你身边护着你啊。”

“大哥身边有多少家丁?也不差你一个,但安奠是重中之重,大哥不放心外人,我不在的这段日子里,你务必守好我赵家的基业。”

无奈之下,赵安只得这么搪塞,却没想到“误导”了弟弟。

“赵家基业……”

赵义呢喃着,忽然变得有些兴奋,低声对着赵安说道:

“大哥尽管放心,有我在,安奠只能姓赵,不管是建虏还是朝廷都别想……”

赵安咳嗽两声,后者见状识趣地闭了嘴。

“这种玩笑不要乱开,我赵家人都是大明的忠臣呐。”

“大哥说的对!”

赵义连忙附和。

——————————————

眨眼的功夫,便来到了初三。

出征军士祭奠先祖之后纷纷与家人告别,回到了军营。

校场之上,六百余名战兵整齐的排列在此,因为还没到战场,许多军士的脸上还洋溢着兴奋的光芒。

本次出征动用了安奠十三个总旗。

火器队三个总旗,家丁队一个总旗,九个总旗的马、步、弓手。外加偏厢车三十六辆,辎重大车二十八辆以及临时征召的辅兵一百一十二人。

午时三刻,全军于校场誓师。

誓师完毕,八百安奠子弟正式出征,全堡百姓夹道相送。

两日之后,一支衣甲鲜明、军容严整的队伍出现在了宽奠城门处。

“安奠所赵大人的队伍?”

“前面骑着马的可不就是赵大人!”

宽甸百姓不禁议论纷纷。

把守城门的正是赵安的二弟赵勇,兄弟二人虽然许久未见,但始终保持着书信联系,因此赵安也清楚赵勇将会留守安奠。

交代完手下后,赵勇带着众人来到驻地。

军队刚一入营,便有不少官兵扭头看来,更有人直接走到赵安面前用方言打起了招呼。

“登州兵。”

赵勇附在赵安耳边介绍道。

赵安连忙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