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从卫所到帝国 > 第二十四章 萨尔浒(一)

第二十四章 萨尔浒(一)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原本四路明军计划在农历二月二十一日出边,一场覆盖全辽的大雪迫使计划发生改变,进击之日变为同月二十五日前。

东路明军虽然号称四万,实际战兵不足两万,又因主将刘綎与杨镐不合,明军武器装备参差不齐,东路兵马在杨镐的策略中扮演的多是“策应”,乃至“诱饵”的角色。

兵力上的不足,也促使刘綎不得不等待朝鲜援军的到来,因此在原定之时东路明军尚未拔营。

然而奉行“双边外交原则”的朝鲜国君又怎么愿意得罪后金,刘綎指望朝鲜援兵的想法只是一厢情愿罢了。

事实上,朝鲜军主帅姜弘立积极贯彻了光海君“毋徒一从天将之言,而惟以自立不败之地为务”的避战思想。

他所率领的这支一万三千人的军队在明廷的命令下,从万历四十六年八月就开始行动,一路上始终秉承着“拖”字原则,行动极度迟缓。

在光海君的授意下,负责军粮的平安监司朴烨故意拖延粮草,姜弘立趁机停止进军,又令各营到附近村落掠夺粮食,麾下请斩押粮官,姜弘立只是推托。

二十七日,迫于压力草草出兵的刘綎率领前锋兵马抵达凉马佃,赵安、乔一琦等人也均在此列。

此时的赵安、乔一琦刚刚巡视完营帐,忽然见得周围山岭雪景,乔一琦喜不自胜,拉我赵安登上了一辆厢车,肆意展示起自己的文人情怀。

“为兄这诗做的如何?”

乔一琦满怀希冀地看向赵安。

什么诗?

方才神游山林,不明所以的赵安只好开口胡言:

“甚好,甚好,对仗工整,意蕴深秒,真乃佳作。”

二人胡扯之际,忽有亲兵来报,说是刘綎召见两人。

赵安两个连忙好整理衣甲,奔着中军大帐,快步走去。

一入大帐,便见到两个穿着朝鲜盔甲的将领正与刘綎讨论着什么。

刘綎言语间透露出一丝怒气,质问那朝鲜将领为何行军如此缓慢。

后者显跑事先就想好了借口,不是粮草没备好,就是士兵没衣服穿,又或是道路崎岖难行。

刘綎强忍怒火,向那朝鲜将领介绍起赵安两人:

“这是我大明镇江游击乔一琦将军,这位是安奠所赵千户。”

“姜弘立见过两位将军。”

那朝鲜将领揖了一礼。

姜弘立?

赵安没想到这老小子亲自来给刘綎赔罪了。

“今日就由这两位将军护送姜元帅回营。”

姜弘立有些错愕,不过也没有胆子反驳刘綎,只好说了句“是”。

“本帅有事同二位将军商量,姜元帅不如视察一番我大营布置。”

刘綎说话丝毫没有顾及姜弘立的面子。

后者脸上有些挂不住,带着随从悻悻走出了军帐。

刘綎叹了口气,看向赵安两人:

“大军开拔数日,朝鲜兵距此地还尚有五十里,你二人领安奠卫所兵马带上十车粮食,随姜弘立前往朝鲜军营,务必督促其尽快出发。”

“诺。”

赵安两人拱手领命。

随后二人回营点齐八百安奠兵马并乔一琦亲兵六十人,寻到姜弘立一行人后,快马加鞭的赶往朝鲜军驻地。

直到二十九日,在赵安两人的再三催促之下,朝鲜兵堪堪与东路明军的后对合营。

援兵已至,刘綎这才下令大军启程,行进途中前队遭遇了小部分建虏的伏击,不过很快便将其击溃。

一路上明军攻占山寨,将一些妇幼残疾杀死,“生擒斩获共二百一名颗”,也算是少有斩获,一面缓慢行进。

望着缓缓升起的朝阳,行军途中的赵安缓缓向西看去。

——————————————

不同于东路明军,杜松所带领的兵马才算得上这次“犁庭扫穴”的绝对主力。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