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打搅南宋 > 第598章互市、海外贸易

第598章互市、海外贸易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宴会之后,王阿泰一行人就去了鸿胪寺休息,众人满腔愤恨,但无处可以发泄。

王阿泰等人在燕京待了好几天,看到的都是宋国繁荣的景象,情绪非常不满,于是想出了一条计策。

王阿泰则上门去拜访那些故人,劝故人重新投靠蒙古,但都被拒绝了。

王阿泰也没想到这些人如此不识好歹。

此时宋国的探子也打探到了这个情况,当告诉给皇帝的时候。

赵诵却说:“你们只要看着就行,就让王阿泰蹦跶去吧,他翻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的。”

探子没看过西游记,不知道皇帝说的什么,一头雾水,不过在有心人的提点下才知道这话什么意思,王阿泰是一定要盯着的,但皇帝觉得王阿泰翻不出什么风浪。

眼下大宋已然定都北京,但朝廷大部分官员还在临安府。

某一日,有官员上奏疏提议:“陛下,是否迁移绍兴府皇陵?”

有官员立即提出了迁移绍兴府五座帝王陵墓。

赵诵道:“此事暂缓。”

官员也就不再提及此事,于是移陵一事也就暂缓了。

赵诵觉得还是活着的人比较要紧,再说将来定都之后,后代子孙的陵墓要建在燕郊之地了,难道还要将洛阳的陵墓也迁移到燕郊?

岂不是太劳民伤财了。

还有官员提出要将泉州南外宗正司也迁移到北方来。

赵诵觉得这群赵姓王爷在泉州待的挺好的,但宋朝廷历来都将权利制衡看的比较重,于是赵诵就将泉州的一分为三,一部分前往东北,成为北外宗正司,驻地在辽阳府下。

还有一部分则迁到了关中地带,属京兆府下,称为西外宗正司。

不过此时宗室中也有不少后代子孙已经在各地为官,他们拿着朝廷的俸禄生活,也不用朝代额外给他们其他的支出了。

还有部分的赵姓皇族加入了海外商贸团中,所以生活有虞,算是富甲一方了。

......

此时北方

王阿泰一行人回了开平之后,就将出使宋国一事告诉给忽必烈。

忽必烈久久都没有说话,心情不能平静。

虽说宋国君臣出言不逊,但现在情况大抵上宋国的确强大了不少,所以他们都不能抱怨。

至于封他为顺义王一事,忽必烈愤怒也没用,只是有些好笑罢了,赵诵这是在大义上欺负他,不过忽必烈也忍住了。

对于边境互市一事,忽必烈看的尤为重要,不知道宋国会在此提出什么要求。

他十分期待,主要是蒙古国内的物资奇缺,他需要从宋国这边购买到不少的东西来养兵马。

于是在深夜宫禁之际就叫来了仇荣。

仇荣在听说此事后,脸上并没有显露出多少的表情。

“先生,你觉得我们该如何?”忽必烈征询仇荣的意见。

“陛下,我蒙古草原上的东西可以卖给宋国,至于马匹以及其他诸如一些牛皮羊皮等物可以适当卖给宋国一些。”

忽必烈也只好这么做。

眼下赵诵与忽必烈达成了两国结交。

两国边境上的战事已经全部停掉。

东北这边已经开了一个两国互市的口子。

蒙古人的牛羊马匹铁器等物通过这个口子卖给了宋国商人,则宋国商人则将大宋的盐、丝绸、茶叶以及淘汰的武器售卖给忽必烈。

不过宋国在西北的战事一刻也没有停下。

因为那里接壤的并不是忽必烈的势力范围,而是其他蒙古宗王的封地以及蒙古其他汗国的范围。

此时,宋国征西大军顺势出了玉门关,击败了西域地区一些蒙古宗王势力,趁着势头收复了汉唐时期在这边的土地。

在西北干涸地带,宋国在此地种植了大量的棉花,这里的水热条件非常适合棉花的生长,同时棉花也成为大宋的战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ech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