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朕为将军挽红妆 > 第一百八十九章 上谷突骑

第一百八十九章 上谷突骑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小子,敢不敢和我拼酒?”

“好说!快走!”小武眉眼一弯,从马背上跳下来,陈策大笑起来,两人勾肩搭背地走了,倒有几分哥俩好的意味。年轻人的爱恨来得快,去得也快,往往就是一股意气的事情,出了这口气,其他事情也不大放在心上。适才这姓陈的带头给他鼓掌,可见并不是个心胸狭隘之人,倒是令小武心生敬意。

小虎看得眉头一皱:“要不要把小武拉回来?可别跟人学坏了。”

成楹摇摇头:“不用管他们,让他们喝个够。”

且不说这是上谷军营,她初来乍到,不好管,就是北地军营中,上级长官们有时候事出有因,要喝酒,成楹也不会管。

她十分在意,适才和小武比试盗马的那个男子。

想到这些日子了解到的情况,成楹忍不住微微激动起来。

陈策,是上谷军营里的偏将军,更是目前上谷突骑的首领!

上谷突骑在太祖一朝时最为辉煌,三千带甲控弦之士,北可追击羌胡,南可定鼎天下,和隔壁渔阳郡的另一支突骑一起,有一个共同的名号,“天下兵王!”

但是吧,随着时代更迭,山谷和渔阳的两支突骑都没落了,曾经的兵王名号,只能成为对往昔峥嵘岁月的追忆和畅想。

如今,上谷郡中,有编制的骑兵,满打满算,只有六百人。

没错,六百人,只有北地精骑的一个零头,可想而知,曾经的兵王,如今活得有多憋屈。

上谷郡现在还能有六百骑兵存在,得感谢陈策,这是他拼光家底才保下来的。

堂堂兵王为何会沦落到现在这种地步,是个既漫长又曲折的故事。

长话短说,大概意思就是,自从北方的羌胡壮大起来,抢了大楚并州北部的朔方郡等地皮后,据守黄河之险,逐步蚕食黄河以南的地方,一路将两国的边界推到并州的北地郡。

并州和幽州不同,幽州地形广大,既有崇山,也有草原,最北方一年中有半年都被冰雪覆盖,地广人稀,在这种地方作战,无论是人还是马,是羌胡还是楚人,给养困难,时间一长,都吃不消。而北地郡那个地方,一马平川,跑马简直不要太好跑,要是没有北地军挡在前方,给羌胡两天的时间,对方就能挥师南下,弯刀直指位于关中平原的京都!

所以,比起要翻山越岭,疾驰千里才能摸到一个小城门的幽州,羌胡又不是傻子,当然选择好打的地方打啊。

北地郡,就这样义无反顾的,成了扼守大楚国门的第一线。

两国常年重兵囤集,互相血拼。

羌胡的战略目标转移,幽州无用武之地,养战马和骑兵又要烧不少银子,朝廷又不眼瞎,幽州的两大兵王,自然就被闲置了。

逐年的裁员中,规模当然越来越小。

成楹当年扒拉起北地精骑的时候,不知暗戳戳对着上谷和渔阳两地的兵王,流了多少口水。

时至今日,仍然在流口水。

要是她能收复上谷突骑,人数虽然少了点,可能战斗力也要大打折扣,但是好歹也是一支成建制的武装啊!握着这支力量,和地头蛇们谈判,底气可厚多了。范氏可以瞧不起她这个小郡守,但还能瞧不起她背后的兵王吗?

不过,既然兵王们这么重要,那怎么也轮不到成楹来捡漏啊?

难道上谷突骑没被豪强们拉拢,成为自己的附庸势力?

这就要说一说现在的骑兵将领,陈策了。

这位陈将军,是寒门出身。

也不算太寒,家里还算富裕,读得起书,习得起武,就是家里没什么阀阅,门楣低,祖上没出过什么显赫人物,和范氏这种出过宰相和侯爷的世家相比,陈家就是只小虾米。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ech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