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葆光 > 第三十一回:度灾荒贵在讲仁道,兴农事还须…

第三十一回:度灾荒贵在讲仁道,兴农事还须…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且说那吴先生幼小的时候,就听老人们常说,好多人通过种鸦片,贩鸦片发了家,也使得多少人家因吸食鸦片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穷困潦倒。当时朝廷明令禁止鸦片,那可是挽救了好多人的性命,这些话早就深印在脑子里了。

只是当时因生活所迫,背井离乡,知道这光阴难度,好多人家还是偷着种植鸦片,官方睁眼闭眼,只当没有看见。吴先生好不容易在集市经营起店铺,又白手得了一些荒地,幸好遇上风调雨顺之年。除了种植农作物,保证有粮食吃的同时,和其他人家一样,也偷着种植一些罂粟,在这偏僻山沟里,大家都习以为常。

经历了地震的恐惧之后,吴先生觉得再不醒悟,以后的事情就难以预料,还得防患与未然。断然把罂粟种植面积大幅减少,主要以种粮食为主。便开始精心农事,料理店铺,囤积粮食,从长计议。几年之内还积攒了不少粮食。你甭说,这还真是有备无患,奇荒一时就出现在眼前。当时好多人家既就是有了金山银山,就是没有粮食吃。

虽说天地无情,给人间造成莫大的灾难,但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相互之间还是最大限度讲究了情分道义,大家相互关照,不但使得这道沟因饥荒造成的死亡人数降到最少,而且还接纳拯救了好多外地的逃难者。

当下这吴家家族,已经到了第三代,庄上人看在吴家在灾荒期间的作为,加上又是德高望重,大家都将吴先生尊称为吴老爷。四个儿子陆续成了家,都有了儿女。老大在第一个庄院居住,生了两女一男已好几岁。老二仍然留在会宁老家留守,膝下有一女已豆蔻年华,只因这会宁地方,灾情更为严重,一时间还无法恢复元气,当下日子还过得很难场。

前些年地震的时候,一个叫旧窑上的地方,有个张家人,因窑洞塌垮,实在无法生活,就把女儿卖给吴家老三当了婆娘。膝下已有两男二女,居家在内官营,经营衡量店店铺。

早些年,渭源一带的张家弟兄俩,带着好几个儿女逃难这里,在大地川和山顶上落了脚。地震之后迫于生存,一家把女儿卖给了吴家老四做了婆娘,一家女儿嫁给了高家。吴家老四膝下也有一男一女,和父母一起,居住在第老庄院里。

老五还是少年,和父母同住在老庄子里。加上本家亲戚,这家口在这道沟是数一数二了。

两个女子,大的个嫁给刘根的儿子刘务农,已生了二男。小的个嫁给罗神仙的儿子罗阴阳,已有一男。

灾荒期间,吴家还算是这里的幸运人家,虽然也在艰难中度过饥荒,但没有出现饿死人的情况,而且也关照了罗、刘家两个女婿家,也关照了各房头婆娘的娘家人,旧窑上,山顶上,大地川等张家的,有瓜葛的亲戚们。同时还收留了外来的几个人,一个成年的叫徐框子,是吴家老太的侄子,还有一个尚未成年的叫八娃子,是徐匡子收留的养子。还有马脊梁,山上人都是原来门下的长工。

好多人对这场灾难都不敢回想,那悲惨可怕的情景叫人们不寒而栗。说起来难言,听起来炸耳,想起来可怕。吴老爷当下虽说不欠吃喝,但还是心事重重。随着这家口越来越大,只有这么点土地,如何解决以后家族人们的吃饭问题,就要费点心思,还得算计的更长远一点才是。

漫长的灾荒虽然过去了,老天还下了点雨,但这收成还不如愿,眼见着家中还没有一点存粮,只是当年能混交过去,还要寅吃卯粮,要是再遇上个灾荒,那恐怕就厄运难逃。

这吴老爷当下已年迈,具体做农耕的重活,已经力程不足,但对后代们在农事方面的把式,心里总是放心不下。这几个儿子,还有几个女婿们,对农事还不在行。虽说这农事是个凭苦力的活,但还是有些学问的。人常说,七十二行,行行都有门道。同样的天,同样的地,不同的人种的田,就是不一样。

要完全通过实际操作,亲手去教着后代们种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