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游戏竞技 >体坛之重开的苏神 > 935章 技术大改第一人,冬训大测即将开始

935章 技术大改第一人,冬训大测即将开始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0米栏季军,并在1986年首届世锦赛上以13秒46夺得银牌。但是这个技术在当时看起来,只是特殊性的个人技术改变,并不具备推广意义。真正得到重视,还是在21世纪之后,比如罗伯斯他们开始也是八步上栏,其后因为七步上栏的渐渐科学化数据化精细化,他们都换成了七步启动。 一般身高腿长且爆发力强的的采用七步,中等身材则用八步。 刘祥被拉尔夫.曼测试了自己的身材比率后,后者很确定的告诉刘祥,他具备这么改的生理条件。而且只要这么改了,刘祥前面几个栏的速度不足问题,就会得到质变,甚至是极大的改善。八步改七步的优点非常明显,拉尔夫.曼道:“减少了一步,如果按照以往的步频,这肯定会缩短时间。此外,新技术也有利于重心前移。因为七步上栏的这一特点,它的后蹬力就要大于八步上栏,它的向前性就要比八步更好,攻栏的时候就更为主动。” 单以数学方式计算:刘祥之前完成110米全程约为41步,假设成绩在13秒以上,每步平均耗时将超过0.3秒,这意味着他少跑一步就至少节约0.3秒。考虑到起跑步频高于栏间步频,且改为7步上栏后每步增加约0.245米长度,也会多耗时间。所以,技术成功转型后,成绩提高0.1~0.2秒相对客观。 但是具体的施展成果,还是要训练才行。 而且现在阶段技术改革,说真的,孙海瓶是不同意的。 这一点他和原本时间线上,一模一样。 毕竟长期用八步的运动员改七步,起跑时需要变换前后脚,这需要加大这条腿肌肉蹬离起跑器的力量和改变多年来已经形成的牢固的动力定型,这也是需要一定时间的。转换期间成绩也许会波动。 这都是刘祥复出“难以承受”的重量。 换句话来说就是……不保险。 当然从纯技术的角度来说,孙海瓶也的确有自己的担忧,例如在他看来看起来“八改七”的话,刘祥190c右的身高仍然不够高,一旦改用七步上栏不发稍调整不好就会导致离第一栏太近,同时还会只是他离第二栏有太远。而且短跨界也有“八改七”失败的例子,比如阿兰.约翰逊就是典型。 由于七步上栏对运动员要求极高,而且面临着受伤的风险,因此绝大部分110米栏选手现役均采用八步上栏为主。 而事实上,在刘祥之前只有4人采用过七步上栏的技术。 世界上第1个采用七步上栏的是芬兰选手布吕加雷,他因2米04的身高成为首位尝试八改七之人,随后身高1米92的古巴天才罗伯斯以及身高1米88的米国飞人奥利弗也先后由八改七。刘祥如果做到,那就是第五个。 这绝对还是属于“太过于超前”的理念,因为使用人数太少了。 再说刘祥要是技术改变失败,这个失败的风险,孙海瓶也承担不起。 就这一点,孙海瓶也和拉尔夫.曼表示了自己的意见,后者的回答就要专业很多: 首先是从刘祥的身体比例来看,测试出来,完全符合八改七的身体比重。 其次就是也有比刘祥更矮的选手,八改七成功了,比如米国飞人奥利弗。 其次他认为通过科学增加肌肉力量,刘祥也可以做到。 这里就是分歧最大的地方,孙海瓶觉得几人中虽然奥利弗身高不如刘祥,但米国人格外健硕的身材成了助他成功的关键,他就曾戏言奥利弗的手比刘祥的腿还粗。其次刘祥越发结实、有力量的肌肉成了孙海瓶眼中反倒是成了刘祥的弱点,在他看来刘祥立足于跨栏之巅的优势靠的是灵活性和节奏感,而他结实的肌肉过于强大,可以会变得僵硬,这样的话无疑影响着刘祥最强的本质,也就是跨栏技术的灵活运用。 但这一点,刘祥自己也站出来说了,和原本的时间线刘祥坚决坚持“八改七”一样。 刘祥表示: 自己想要训练更加先进的跑法。 而且他很担心自己伤病后,生理机能相比几年前会有所下滑,这个时候技术的领先,可能会尤为重要。 最后就是这段时间的训练后,他明显感觉到了苏神系那句典型名言———— 要用身体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