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人过五十日过午 > 16、回家过年(2)

16、回家过年(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家,是漂泊游子梦萦中的愁绪,也是生命得以慰籍的港湾;也有人说,家是放“心”的地方,家是每个人可以无限放松的自由空间。

年,是岁月刻划在我们躯体上的数字,年是我们对过去三百六十五天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美好日子的憧憬;中国结,就像我们生活一年后的句号,把过去的恩怨是非悬挂在节日的墙壁。亲情,是我们每一个人割舍不去的“结”。

回家过年,是亲情的一种自然流露,是对家人的热爱,更是我们每一个国人的习惯。不管是在外打工的,还是在外经商从政的,成功的,失败的,每当年来了的时候,他们大都奔向一个共同的方向——自己的家。

“舍小家,顾大家”,即使你的子女怀抱襁中行路不便,或者学业紧张甚至成家立业,只要你的父母,哪怕只有他们中的一个,在你出生成长的家中,你就有一种责任,拖家带口,不远万里,大包小包克服春运的困难,向家的方向义无返顾地走去。那里有父母对儿女的翘首期盼,那里有父母对儿孙一种割舍不断的牵挂……你怎么能不回家呢?

临近年关,手头的工作不是太多,于是,早早回家的念头挥之不去。我是腊月二十八下午走的。这一年中,唯一遗憾的就是没有下定决心买到自己的车子。虽然在车市在网上研究揣摩了几个月的时间,最后还是放弃了。没有车,带着那么多的东西实在不是很方便,于是,还是请有车的朋友帮忙——送回老家。

老家距离自己工作的城市也不过200多里。爷爷来过这里,是推着独轮小车来贩卖土产,来回用了两天时间;父亲年轻的时候也来过,骑的自行车,用了一天多时间赶到的。如今有汽车了,有高速路了,只要几个小时。可是,这么方便的交通条件我一年中回过几次家呢?

妻子是这个城市的土著,转眼跟随我这个庄户女婿回老家要过第九个年了。在她们的这种群体里是不多见和难能可贵的,更何况,自己的小家如此宽敞,集体供暖使得四九寒冬更富春意,天然气管道,自来水龙头以及饮用矿泉水一应俱全,而我们要去的那个家呢?虽然是砖瓦房五间,宽阔的院子,但仍然是柴灶为主,煤气罐为副,土炕一时不多烧点柴禾,盖上厚厚的棉被也冻得哆嗦。更不能忍受的是寒冷天上露天厕所的痛苦。

妻子还是这个家过年的主力——全家的一日三餐用食,一顿接一顿的水饺,一番又一番的亲戚来往,忙得团团转,浑身烟油味达到极限。于是,人人都夸奖我找了个好媳妇。这是她对这个家的一种理解,也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爱,一种美德。

看看年过古稀的双亲,白发稀疏了许多,皱纹增添了不少。并且明显地,腿脚也不是那么灵便了。中国有关于“年”的传说故事,说“年”是一个怪兽。的确,它把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从开始推向终点。孩子们盼望年的到来,老人们却怕年的降临,或者有一种莫名的恐惧吧。我想。

问过老人家里还缺少什么,提醒他们摆供桌的物品是否齐全(这是他们最在乎的)。然后,二十九日这个集我是一定要去的。有些东西并不是父母忘记购买,也不是没有钱买,只是因为他们舍不得。晚饭后,一家人收拾完毕,也不能无休止聊天,因为,父母有早睡早起的习惯。一般八点多点就睡觉了。这个时候,带上忙碌一天的妻子和儿子,偶尔到童年的伙伴家去坐坐,侃侃今年的年景,偶尔步行走到村边,来到我无数童年故事的河面上踩雪溜冰,看天上的星星。这是都市生活着的人们早已经陌生的东西。都市的霓虹灯使得人们不再容易看到天空的星星,车水马龙的嘈杂又有谁能听到脚下白雪发出吱吱哑哑的声音呢?只有在农村乡下的家。

三十一早,母亲忙活着摆放供品,悬挂族谱,父亲忙活着做一种类似于鞭子的东西,上头是彩色纸条,鞭杆是稻谷杆或者芦苇,我们叫它“吊对儿”,是晚上我们去祖坟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