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权臣本纪 > 权臣本纪 第79节

权臣本纪 第79节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农政全书》三卷,言之有物,于世大有裨益,还望圣鉴。”

成去非如此突兀地忽举荐起大将军故人,一时引得众人侧目,就连英奴亦露出了匪夷所思的表情,还没来得及开口,便有人起身攻讦道:

“史青乃逆贼余党,昔日今上弘宽恕之德,念他未有助纣为孽之心,免其为庶人,已是天大的恩德,尚书令举荐此人,用意何在!”

一时群情汹汹,眼看就要吵起来,成去非果断截住了众人:“大人既已说史青并无助纣为孽之心,实则只因乃前大司农门生之故,遂视为逆贼一党,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盈握之璧,不必采于昆仑之山,能人所出,何必常处,眼下当务之急,乃排水利之困,解百姓之灾,何必一味纠缠前事?倘复启用史青,更能彰显君父用人之胸怀,可谓兼美,诸君缘何咄咄相逼?”

英奴心下听得通体舒朗,似有所悟:“尚书令此言有理,”说着绕开众人,只继续问:“这一回海水倒灌,损伤无数,疏浚修堤等事百废俱兴,不过,”天子一时犯难,说到底仍是钱粮空虚,捉襟见肘,受灾百姓仍需救济,正所谓“一寸堤坝一寸金”,哪里有多余的钱粮来兴修水利?

成去非似早有所料,很快接上话:“今上,大可‘以工代赈’,灾民出一天工,便能领到一天的钱粮,这样,灾民既得了赈济,又不耽搁工程……”

话音未了,听得英奴心头一振,忍不住拍掌道:“卿这法子可谓两全!”

天子内心由衷振奋,不免有些失态,随即意识到,便掩了掩情绪,轻咳一声:“尚书令此举真乃良策,解朕燃眉之急也,此事就交付于你全权操办。”

朝会一波三折,至此众人才明白尚书令用意所在,兜兜转转一大圈,原在这上头,“以工代赈”听上去确是合情合理一举两得的好法子,可他方才所提官仓一事,到底萦绕于众人心头,不知后头又是一场何等模样的风浪……

第135章

台阁。

众人埋首于各自的案几前,手底忙碌不停。成去非命顾曙拿来近期朝廷各样开支用度帑簿, 待一一细看了, 方询问起府库给水利这一项能留出多少, 顾曙一时作难:“上回下官提的开渠一事已经着手进行……”

“我明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尽力而为吧,”成去非皱眉,“都水台那帮人玩忽职守, 理应罚俸, 你看着定个数,另外, 此次石头灌水, 商船损失严重,可适当减免商税,不要把人逼得太紧了。”

顾曙点头:“这个下官心里有数,待史青应征,他拿出方案来,下官再细算这笔账。”

说罢又把一沓账册搬出, 道:“四姓家资已全部查清, 这里头包括田产、庄园、所占各处山泽湖泊, 另有僮客奴婢等,还请大人过目。”

“你辛苦,”成去非瞟他一眼,“四姓不易查, 你我心知肚明,你有难处,能理出这些来,难能可贵。”说着却不急于看,“有一事,你得提醒下王靖之,近日底下转运过来的公粮,务必得留心,千万不能再出岔子,都先往北仓里上。另外,这次赈灾,怕是江南一带力所不逮,”他脑中思忖片刻,提笔舔了墨,“也只能先从徐州广运仓调粮应付当下,我这就上折子。”

顾曙留心他话中所提北仓,难免想到官仓失窃一案,并不知查到哪一步了,只听说治粟都尉,以及守城的两个将领,皆下了监,可却仍迟迟没有结案,心底蹊跷,也不好多问。廷尉审案,照国朝惯例,其他官员要避嫌,不得插手妨碍有司公正执法,可上一回,上谕既准了尚书令有协同会审的特权,成去非自然是在第一时间便可详知内情,算来,竟要比天子还快上一步,顾曙不禁略略看了看他,见他已伏案写起折子来,一时无言,那边虞归尘等人把各州郡县的制考课一事业已完成的差不多,几位尚书郎不知何时起身聚到了一处,低低议论着什么,顾曙张望几眼,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