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时太祖 > 第五百三十六章 平衡

第五百三十六章 平衡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群臣们,似乎对这个左丞相甚是畏惧。钱不通就坐在那里,那些一品二品朝官们,竟然无一人敢坐。

钱不通是左丞相,左侧的左侍郎之类的官员还有散官们,都按部就班的围在他身边,不知道说些什么。

而右侧则空空如也,令狐云龙是右丞相。古人尚左,右边的一干文武,令狐云龙没有上朝,这些臣子们也没有人敢进殿。

直到上朝前一刻,令狐云龙这才姗姗来迟。而令狐云龙当先进殿的时候,身后才跟着一群文武百官。

唐小宝声色不动,钱不通和令狐云龙脸上,却极尽尴尬。皇权和相权之间,难免出现冲突。

反过来想,钱不通和令狐云龙没有这样的手段,也无法统御群臣。尤其是,在唐小宝南下的时候,朝中的大小事务都是交给他二人处理。

秦始皇建立了封建王朝制度,这种制度延续了数千年之久。而这种制度的建立,也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完善中的。

一开始,秦朝建立中央集权的皇权,秦朝时中央设三公九卿,三公之一是丞相,丞相的权利很大,管理整个国家的绝大部分具体事务,有时候甚至威胁皇权。比如说秦始皇死后,李斯就和胡亥沆瀣一气。结果,秦二世而亡。

汉朝开国皇帝刘邦暂且不表,文景之治的两位帝王也不说。论武力值,当属于汉武大帝了。汉武帝时,为加强皇权,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人,

分担国家管理部分工作,削弱了相权。

隋唐形成三省六部制,三省既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的长官都是宰相,互相牵制,相权分散,加强了皇权。

北宋时期最高行政机构称为中书门下,又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原属宰相的行政权、军权、财权,进一步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加大了皇帝的权威性。

元朝中央设中书省,但元朝后期,宰相权利越来越大,削弱了皇权。

明朝正式废除宰相制度,吏部、刑部、兵部、户部、礼部、工部六部直接向皇帝本人负责。皇帝“总揽乾纲”、“事皆亲决”,皇权兼并了相权,君主专制大大加强。

唐代实行的是宰相集中议事制,三省长官实际上是脱离了本部门,专一负责全国政务处理,三省的副职左右仆射成为三省的实际负责人。

后来皇帝干脆取消三省长官正职职位,只设副职,并且副职进入政事堂。这使得宰相的官职降低了,便于皇帝对宰相的控制。

唐代把以前宰相的职权正式从制度上分配给三省,也即把以前皇室滥用之权重新交还政府。这样,宰相的官阶降低了而职权却扩大了,这显然是一种富于理性和效率的行政体制。

因为这既增加了宰相处理的行政事务,又降低了宰相的官阶,换言之,削减了宰相的权力,从而使得既保证了政治机制的正常运转,又保证了专制

主义皇权的权威。

受官僚政治制度结构的制约,官僚政治下并不存在绝对不受限制的皇权专制,权力的二元结构是不可避免的。然而,皇帝专制的本质是不能使大权旁落。于是皇帝总是想法设法制衡宰相的权力以及政府内部其他权力部门的权力,以防止某一部门权力膨胀到威胁到皇权统治的权威的地步。

唐小宝虽然没有设置宰相制度,实际上左右丞相的制度是取代了宰相制。这种换汤不换药的做法,最终只能是使得皇权与相权的冲突。

比如说,现在这种情况。

钱不通和令狐云龙都是人精,二人已经明显感觉到不对劲了。尤其是,上次他们去找皇帝议事的时候,这种冲突矛盾更加明显。

这就要看唐小宝怎么做了,他是能够和盛唐一样,做到皇权和相权的融合呢,还是想方设法的削弱相权。

唐小宝不是唐太宗李世民,钱不通和令狐云龙也不是魏征长孙无忌。

而且,李世民一朝是经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