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时太祖 > 第五百五十章 不一样的答案

第五百五十章 不一样的答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会试也就是进京赶考,每年有多少人进京呢。粗略估计,不下千人。

上千分试卷,让唐小宝和钱不通令狐云龙三人,一起批阅,其工作之重可想而知。

可是皇帝的旨意,二人也只能遵从。

这就造成了一个尴尬的局面,那些阅卷官们,岂不是成了摆设。

朝廷养着你们,你们却不能为朝廷出力。就连批阅考生试卷这种事,还得皇帝亲自动手。

唐小宝又不是三头六臂,就算他是三头六臂,也管不了整个国家大大小小所有的事物。

不是说,一个聪明的帝王,会知人善用么。知人善用,就是让有才华的臣子来做,并不是让皇帝事事亲为。

那为什么唐小宝还要坚持自己批阅呢,这其中也实属无奈。这些试题,大部分都是出自自己之手。除了他,确实是旁人也不会批阅。

即便是钱不通和令狐云龙,他们也不知道试题的答案。唐小宝,却非得把他二人叫到了御前。

今年参加科举的考生,入京的举人多达上千人。这对于朝廷来说是个好事,证明大量的人才可以为己所用。

实际上,这还不算是最多的。满清时期番薯玉米的引进,使得人口大爆炸, 清朝光绪九年,参加会试的考生有1.6万多人,只有300多名考生得中,录取率百分之二都不到。

这些人作弊手段基本有三种,一是贿买,二是夹带,三是请人代考。针对贿买,历史上对策不

断,弥封、誊录、锁院……贿买被揭发,行贿、受贿者都可能被处死,同场的考官也可能受罚。夹带是最常见的作弊手段,请人代考同样风险极大。一旦被发现不是同一个人,那就完蛋去了。

当然也有一些天赋异禀的家伙,比如说过目不忘的能力。宋淳熙元年,女孩林幻玉前去应试,就大纲内的四十多本诗书对答如流,被孝宗皇帝封为孺人。元朝的童子科中试者,都能进入朝廷的最高学府国子学。科举不限制考生年龄。此外,累世中第的家族性现象也经常出现。

考生能考取状元的因素很多,其中书法是可以直接影响成绩的,就像现在要求考卷要整洁美观一样。这些考生的原始试卷,几乎和刻印的一模一样。

历史上一共出现过文武状元五百多个,第一个状元是唐高祖武德五年的孙伏伽,最后一个状元是清光绪三十年的刘春霖,唯一的女状元是太平天国三年的傅善祥。连中三元最难得,不仅是状元,还是解元、会元;不仅是殿试第一名,还是会试、乡试第一名;不仅是全省第一名、全国第一名,还是皇帝心中的第一名。

在这五百多个状元中,只有十九个曾经连中三元,文状元16个,武状元3个。

其中最牛的,是明朝洪武年间的黄观,实际上他是连中六元,县考、府考、院考、乡试、会试、殿试,都是第一名,中状元时才

27岁,后来任翰林院修撰,是建文帝的重臣。

上千份试卷,被送到了金銮殿。可以肯定的是,这次试卷不会有人作弊。

因为,没有人知道试卷的答案,除了皇帝。

唐小宝已经做好了三天三夜留在金銮殿批阅试卷的打算,钱不通和令狐云龙看着堆满在面前的试卷,一脸茫然。

贴身太监陈琳磨好了墨,唐小宝拿起毛笔陷入了沉思...

说实话,唐小宝实在是不喜欢用毛笔。虽然毛笔作为一种书法,可是一种艺术形式。

可对于实际生活应用中,毛笔有的极大的弊端。那就是,书写极其的不方便。

唐小宝之前在泊县的时候,曾经研究过鹅毛笔。鹅毛笔是用大型鸟类的羽毛制成的,以往大部份是从鹅的翅膀取下来,经过脱脂、硬化处理后即可削切笔尖。

在还没有发明出金属笔尖的沾水笔、钢笔和圆珠笔之前,鹅毛笔为主要的书写工具,使用时要先沾墨水才能书写。 手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